文/远航42
编者按:
这情人节的美好时光,如果你是单身狗也没关系,至少还可以静静阅读充实自己。
这部由科幻世界2009年出版、现已绝版的《出卖月亮的人》,更是陪伴单身小伙伴的佳作——本文作者读着这本书独自完成了成都—西藏2000多公里的山地骑行。当皎洁的月亮在天边升起时,那些孤独旅行的人们,也点亮了心中对梦想的守护。
2009版
大师级的科幻作家往往能架构出一整个世界,让读者流连其中叹为观止,而“未来史”正是海因莱因用一系列作品构建出假想中的未来历史。这段想象中的历史相对于作品发表的年代而言无疑属于未来,但人们在读的过程中却感觉犹如当下般栩栩如生,历历可见,这主要归功于海因莱因接触的想象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
《出卖月亮的人》收录的是“未来史”系列中的早期作品,从时间上看,大致讲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而作者写作这段“未来史” 的时间是四十年代——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如此接近,使得作品带有很浓厚的预言色彩。书最后甚至附有一张比较完备的时间表,展示着“未来”的各时段面貌——海因莱因用这种方法让读者在阅读期间达成系列故事的内在一致性,避免时间和逻辑的混乱。
当时本书的编辑出于别的考虑,并未严格按照“未来史”时间线收录。现从海因莱因的时间线角度,将书中的故事顺序重排如下:
《生命线》
《“要有光”》
《道路滚滚向前》
《爆炸总会发生》
《出卖月亮的人》
《安魂曲》
下面开始分别介绍这些故事。
《生命线》
这是海因莱因的处女作。
海因莱因绝对是讲故事的天才,这表现在第一次写的作品就能获得坎贝尔的慧眼识珠,并被花高价买下。
故事的内核是将每个从生到死的人看作时空连续体,用主人公发明的机器可以检测这个时空连续体的每一个断面,因而也就能看到一个人出生和死亡的时刻。并且,这个好点子配上了合适的故事——这个机器的发明对保险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个点子在现在看来已经不算新鲜,大刘的《镜子》所展示的内核与此类似。但考虑到这是在1939发表的作品,不得不让人为之赞叹。海因莱因初次写作时已过而立,起步不可谓早,但在我个人看来,写作除了考验才华,还考验阅历。阅历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人事审视的广度和深度,是需要大量时间来积累的。这篇故事的开展与人物对话都很老到成熟,完全没有初写者的生涩感,其对社会人事的观察体会之深可见一斑。
《“要有光”》
两个天才合作发明出效率极高的太阳能电池板,触动了能源领域大佬们的既得利益,因而被横加阻挠,但最后这项技术依旧在两个天才的影响下引发了能源革命。
故事里的两位天才充满了《生活大爆炸》的即视感,而在今天这情人节的喜感之际,我就虐狗一下:这两位男女天才最终成功牵手领证了。
《道路滚滚向前》
这篇文章背景是高效太阳能板的发明导致移动道路的发明和普及,人们的生活与移动道路密不可分。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伙负责保证道路正常运转的技工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罢工,造成严重事故,主人公盖恩斯及时而冷静地处置了该起事件,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盖恩斯临危不乱冷静处事的能力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爆炸总会发生》
太阳能已经无法满足膨胀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需求,核能被开发利用起来。然而当时的核能技术相对而言较为初级且危险,工程师们需要轮班不间断地监视维护,并保证一个错误都不能出,这导致每个人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但如果不采取根本有效的改进措施,超级核爆总有一天会发生。最后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但确实有效。
《出卖月亮的人》及其续篇《安魂曲》
全书最浓墨重彩的华章当然要数这两篇,是我个人极其喜爱的部分——也是我推荐本书的理由。
两个故事其实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主要讲的就是主人公哈里曼从小向往登月,为此奋斗终生,最后得偿所愿。
“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双手搓着月球表面的泥土,细细体味着自己的身体在月球上轻飘飘的感觉,觉得很好奇。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之后,他的心终于有了宁静的归宿,身上的伤痛再也不会烦扰他了。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西边天际悬挂着地球,一颗巨大的蓝青色卫星;在他的头顶,只见太阳在繁星点点的黑暗太空中闪耀着光芒;而他的脚下则是——月球,以及月球的泥土。他在月球上了!”
故事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如果内心还保留着“梦想”的位置、甚至如我这般受科幻的影响而无比向往太空,那么,在阅读本故事时,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迷醉——是的,是迷醉!
如饮琼浆,酣畅淋漓!
就算不相信我,也请相信海因莱因讲故事的能力,他讲这种追求梦想故事的境界确实已到极致。
顺便说,出卖月亮这种事,现实中还真有人干过。从那家伙的作案手法上看,我认为他学习过《出卖月亮的人》。大刘在《死神永生》中也顺带吐槽了这事,具体见“群星计划”部分。
最后,写成标题的八个字——“积极昂扬,开拓进取”,在《出卖月亮的人》里的每一个故事当中都有生动明白的体现。这八个字是我在阅读海因莱因作品时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我个人在世界科幻三巨头中首推海因莱因的原因之一。
对科学和理性的尊重,对进步与自由的追求,构成了全书的主旋律——这就是黄金时代。有人或许会说,黄金时代已成过去。是的,那个时代的一些技术描写已经过时,但那个时代故事里人们展现出的气质——在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中永远那么积极昂扬,开拓进取——让我深深痴迷与陶醉。
(PS:最近出版的科幻作品里,我似乎只在《火星救援》一书中感受过这种黄金时代特有的鲜明气息。)
最热文章
完美人生
隐形时代(下)(1)
隐形时代(上)(1)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