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理论上说,意识的存储和备份让人类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梦想。
当躯壳衰老、死亡时,存储的意识备份可以重新载入一具新躯壳,意识的主人也将因此重获新生。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连绵延续以至无穷。但这只是理论。在现实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可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存储、备份、更新。除此之外,还有一批身负特殊使命的人,意识存储让他们能够不计生死、自蹈死地。
星际调查局探员科瓦奇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意识被跨星际传输到地球。载入一具新躯壳,调查一桩杀人案。被害者是地球的一位富翁。下载意识复活之后,这位富翁决心查出凶手,查明在他上一次意识备份到被杀害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杀人、换躯、性、死亡、重生……
在意识存储的新时代,古老的犯罪和侦查过程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新面貌实施、展开。
以上是本书的简介。
《副本》是理查德.摩根最出名的“科瓦奇三部曲”的第一部,后面两部《堕落天使》和《怒火重燃》目前也均已引进出版。
这篇基本无剧透的读后感写于六年前,分析了《副本》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纵横对比了不少其他作家的作品,让人对小说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了一个初印象。
灵魂的副本,谜底的真身——理查德.摩根和他的《副本》
文/韬子@Tower
《副本》(Altered Carbon)是英国科幻小说家理查德.摩根(Richard K. Morgan)最出名的“科瓦奇三部曲”的第一部,像每一个几乎在9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科幻作家来说,写系列范的科幻小说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因为在这个完全靠拼想象力的写作圈里,这些“年轻人”有太多的想象力爆棚无法抑制而必须用系列的故事来盛装。
于是,我们看到了理查德.摩根,看到了Robert Ferrigno注1,看到了Ken Macleo注2,还有John Scalzi注3。
在摩根不多的几部书中,完整的“三部曲”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其中以第一部《副本》最为闪亮,2003年以毫无悬念的气势获得PKD奖注4,其中提名的还有生物朋克的代表Mark Budz注5《Clade》。
尽管后来的两部《坠落天使》(Broken angels)和《怒火重燃》(Woken furies)注6没有为他赢得任何奖项,但是整个完整的“科瓦奇三部曲”在科幻迷心目中建立了相当的地位,加上摩根所塑造的科瓦奇这个有些痞子气息的调查局前特工,成为了新一代的“科幻邦德”。
而理查德.摩根的另外两部小说,一部《市场力》(Market forces)获得了2005年坎贝尔纪念奖的桂冠,同时又获得了2005年克拉克奖的提名,另一部《黑衣人》(Black Man)则2007年入选全英科幻奖(BSFA)最佳长篇候选,并获得了2008年克拉克奖的桂冠。
注1:Robert Ferrigno,1947年出生,美国犯罪推理小说家。
注2:Ken Macleo,1954年出生,苏格兰科幻小说家
注3:John Scalzi,即约翰·斯卡尔齐,1969年出生,《垂暮之战》作者,科幻世界2008年出版。
注4:PKD,即菲利普·K·狄克(Philip K. Dick)奖,为纪念著名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狄克而颁发,是美国科幻界的重要奖项之一。
注5:Mark Budz,1960年出生,美国科幻作家。
注6:原文是作者自译,现在两本书的官方译名为《坠落天使》(Broken angels)和《怒火重燃》(Woken furies),均为科幻世界出版。
准确地说,摩根在保证旺盛想象力和创作激情的时候,对自己作品的品质还是相当考究的。尽管出书不多,但是基本上奠定了自己作为畅销科幻小说作家的市场地位,同时也拿了分量颇重的奖项,在圈内圈外也享有“得奖专业户”的美誉。
在摩根笔下的虚构世界中,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看到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的那种气场和范,更准确的说他的文字信息量并不逊于两位前辈。同时对于故事的架构和悬念设置上,他的风格又显得特别的主流,有点类似雷蒙德.钱德勒和弗兰德里克.福赛斯的气质。
公正地说,你把他的科幻小说当成侦探小说来看也并不为过。行文的流畅性和故事架构的完整性,让他成为目前众多科幻作家中独树一帜的另类。
他对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思考,似乎还是受到了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很浓重的影响。
各界对理查德·摩根作品《怒火重燃》的评价
当然,对于科幻内核而言,他并没有做到超越一个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他到目前也没有做到像阿瑟.克拉克或者凡尔纳那种殿堂级大师的水准——仅仅还在大叔们的影响之下,尽管可以看出他对科幻内核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旗鼓相当,但是要说超过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还是有点过誉了。
不得不承认,摩根在对故事性的把握上是远远超过科幻圈的前辈的。他所描绘的世界大多都是充斥着浓重街边气息,地下色彩的朋克风浮世绘——日本、神经剥离术、黑帮、枪战、性、基因克隆、黑幕交易等等,这些在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小说中常驻戏份的因素在摩根的小说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他的故事是灰暗的,是黑色的,是那种充满了阴谋和不安全的荷尔蒙躁动的。反乌托邦的色彩相当厚重。
阅读过此种类型小说的朋友一定对《美丽新世界》《我们》和《1984》一定不陌生,而当这种Dystopia注7风格逐步形成一个科幻小说的写作类型时,我们发现了那些天才科幻作家们用各种各样的风格和个人特色来丰富了了Dystopia。勒古恩.厄休拉阿姨的文艺,威廉.吉布森的纯技术派,菲利普.迪克的High药风格,Mark Budz的混搭风,理查德.摩根的硬汉侦探系列,现在就差个走纯爱风的了——当然我们是不可能寄希望于市川拓司和梶尾真治来走这个路线的。不过Keith Brooke注8倒是真的有发展成Dystopia纯爱系的达人和大师的气质。
注7:Dystopia,即“反乌托邦”,与“乌托邦”(Utopia)对应
注8:Keith Brooke,英国编辑、科幻小说家、网络出版者。
《副本》是理查德.摩根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未来世界,人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在地球的生活,而是在外空间有了新的生活环境。地球变成了一个权贵掌握和影响的世界。人们可以任意地将自己的意识和思维上传、贮存和复制,配上原有的或克隆的肉体就可以成为有意识和记忆的人。理查德.摩根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人类更像是组装机器而不是原本的有灵魂有精神那种定义下的人类。当然,在这个世界中,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们的处罚就是将意识封闭监禁起来,而最严重的就是意识清零。
主人公科瓦奇(Takeshi Kovacs)就是这样一个被封禁在贮存空间的前星际联盟调查局的前特工。准确的说,在看完这部小说后,我本想把标题改成《婚姻危机引发的谋杀案》,但是想想未免有些太八卦太不严肃。
科瓦奇为了调查一个地球大佬的离奇死亡被提前保释将意识下载到一个名叫瑞克的男人身体中,来到地球。
故事里的科瓦奇是一个有些不受现实规矩和法律约束的私家侦探,他身手不凡,打过仗杀过人,小时候入过黑帮,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保留了一种小孩最原始的好奇,并且难得的是他依旧没有成为一部单纯的杀人机器,而是保留了明显的同情心和爱心。
理查德.摩根塑造人物的套路相当好莱坞,他所塑造的这个浪子形象的私家侦探无疑是血肉丰满的。
故事从科瓦奇的追查动机开始,他的躯体是一个叫瑞克的男人的——一个当地警察,而瑞克的前女友老相好发现了这具躯体出现在湾城,于是主动牵进了整个故事中。于是好戏开始了。理查德.摩根把整个故事营造得相当的绕弯子,所有的谜底都在最后一刻解开,他并不急于向读者解释每一个悬念解开时彼此之间的联系,而是在快结尾的时候来个大总结。这一点上,他构造故事的能力还是不容小视的。
故事中的信息量算得上是很大,里面讲述了意识上传下载、宗教对这种技术滥用的影响、人们对这种技术的态度、性交易泛滥、地下交易、违禁药品交易、皮囊生意、黑帮火拼、克隆、化学药剂滥用等等。
理查德.摩根似乎是一个悲观的人,他笔下的世界就是一个被神遗弃了的罪恶之城。这一点上,整个文章的背景风格似乎和惊奇漫画的调子有些相似。看过杰克.麦德威Alex Benedict系列,也看过其他的有些推理元素和悬疑元素的科幻小说,但是发现理查德.摩根的小说中推理和悬疑范来得最为正宗,甚至有些当年钱德勒注9的遗韵在其中。如果按照所谓的“硬派侦探小说”的定义来看这部小说,无疑是合格的,他似乎可以作为“硬派侦探科幻小说”的一个代表了。
注9:即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美国小说家、编剧,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
说到“意识上传和下载”这个点子,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科幻小说相当热衷的一个主题。以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题材、钢铁战争、太空争霸、基因克隆外,这个科幻点子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创作者们的青睐。
人类似乎一直在梦想换个身份来生活,难怪很多普通人总是在羡慕那些演员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和际遇。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特别是影视剧和小说创作中,有那么多的关于交换身体和意识的作品出现。
当然,在这方面,赛博朋克是当仁不让的高手,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显然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人类、意识和灵魂”这个有些哲学意义的题材上现实出了自己的魅力。特别是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的强力出现后,让这个题材显得既前卫又高级,充满了浓重的技术含量和隐喻色彩;当尼尔.斯蒂芬森出现时,赛博朋克开始逐渐向那些高端的阅读群倾向;而后来Cory Doctorow注10显然更看重的是技术层面对于社会秩序和人们隐私安全的影响等等。加上眼前的理查德.摩根,他显然更看重的是故事,关注于那些处在权势之下的草根小老百姓的命运。
他所刻画的世界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是一个以剥削和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的世界。难怪他笔下的世界看上去和菲利普.迪克的世界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10:Cory Doctorow,1971年生,加拿大出生的英国人,科幻小说家、记者,常使用博客。作品多次获得轨迹奖等奖项。
这是这位英伦科幻作家的处女作,无疑是显然相当有质感而充满诚意的。阅读快感相当的酐畅淋漓。可以这么说,这就是一部科幻和侦探推理结合得相当够味地道的小说。专注于科幻写作培训课程或者是理论研究方面的童鞋来讲,这一部小说可以做作为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了。同样作为英国的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和柴纳.米维耶注11相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两个在当今科幻文学圈内都是属于喊得出名号的作家,但是不得不说前者没有后者那种才华横溢的诡异想象,没有后者天才儿童般的故事构造能力;但是后者的文字相对前者则少了一丝匠气和精雕的用心。一个是工匠一个是天才。
注11:柴纳.米维耶(China Miéville),1972年出生,英国奇幻小说家,作品获得过轨迹奖、雨果奖等。
作为一个系列的第一本,显然单单看这本《副本》还完全不过瘾,特别是对那些通过这部书才开始认识理查德.摩根的童鞋们。希望“科瓦奇三部曲”的后两本的中文版能继续推出。SFW能拿出当年引进“银河系漫游指南”和“西班牙乞丐”系列的魄力来,把这个系列补全,也算是给国内淡定的“科幻侦探小说”书架加料了。作为一部“赛博朋克”和“生物朋克”混搭范的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做到了用故事本身来吸引人,用技术本来增强故事,用技术背后的道德观念来强化侦探推理的结构、用人物塑造来丰满整个故事的目的。
相当推荐。
以上。
韬子@Tower于2011年
最热文章
完美人生
隐形时代(下)(1)
隐形时代(上)(1)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