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撰写本文时,正值中国股市“牛气冲天”,但火爆的背后也有隐忧。1998年金融风暴殷鉴不远,股市地震虽不会导致地陷山崩、房塌桥断,但亿万财富瞬间化为乌有的惨烈却丝毫不亚于真正地震带来的灾难。
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理性。而据美国波士顿的券商咨询机构Aite Group LLC研究,最理想的股票投资系统应该由两方组成:一方是优秀的人类投资家,比如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另一方则是能精确计算并不受贪婪、恐惧等人类情感左右的电脑,比如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名著《2001:太空奥德赛》中的机器人HAL 9000:
“由于出现了紧急情况,我需要尽可能多的助手,请给我人力冬眠控制。”
“如果你仍然决心要让整个机组复苏,我可以单独处理,不需要麻烦你。”
“我想要自己干,哈尔,” 他说,“请给我控制。”
“你瞧,大卫,你有好多事要做。我建议你把这件事交给我。”
“哈尔,这飞船是由我指挥的。我命令你打开人力冬眠控制。”
“对不起,大卫。按照特别程序C1435-4,我引用如下:当机组死亡或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船上计算机必须接管控制。因此,我必须宣布你的权力已经无效,因为你处在不能明智地执行任务的状态。”
(未来的股神:人机合成的HAL-巴菲特9000)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也可以像HAL9000那样冷静与自信,而这种冷静与自信来自于大量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集分析股票走势;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也就是明白人类的语言)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比如电子邮件、博客,甚至是对话录音;
利用机器学习程序分析海量的成交价格与买卖信息,从中发现价格波动模式。
据Aite Group LLC公司统计,2005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股票交易是由自动股票挑选程序完成的;而预计到2010年,超过一半的股票交易都将由电脑主导。
不管是在自然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地震都是莫大的灾难。但有电脑的帮助,地壳与市场已不再变幻莫测,相信未来的人类定能面对灾难谈笑自若,处变不惊。
本文来自: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