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目前的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
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能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2018年,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直接证明了甲烷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增加。以单位分子数而言,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
以往认为甲烷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但近日,一项研究显示,月球在释放甲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此前,来自温哥华岛附近海域的NEPTUNE有线天文台的长期(超过1年)监测数据证实,甲烷的排放量受到潮汐周期的控制。
释放的关键取决于潮汐和月球引力对潮汐的拖拽作用——这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现象。通过放置压力计在北冰洋的仪器里,研究人员能够测量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人员在北极进行了为期4天的沉积物孔隙压力和温度测量,旨在更好地描述深海渗漏的短期周期性以及潮汐对控制排放的压力场的影响。
研究发现,靠近海底的甲烷气体会随着潮汐涨落,这是大气中甲烷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罗姆瑟大学- 挪威北极圈大学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安德烈亚·普拉夫罗拉(Andreia Plaza-Faverola)说:“我们注意到,离海底一米以内的沉积物中的天然气聚集,很容易受到水柱中哪怕是微小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由于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因素,北冰洋的甲烷泄漏几千年来一直不曾间断。但关于导致这种泄漏并影响其速率的机制,人类目前对其并不了解。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潮汐高度的变化小于1米,潮汐也可以用来预测北冰洋每天释放的气体量。
预测的要点在于,海底释放的气体比传统声纳调查数据显示的要广泛得多,此前可能低估了北极目前正在泄漏的气体量,即使这些气体不是同时释放的。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具体的机制可以描述为:“月球引起潮汐力,潮汐产生压力变化,底流反过来形成海底并影响海底甲烷排放。”
这项研究还提出了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抵消海洋中甲烷的释放,因为更大的水压会使气体滞留更长时间。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在斯瓦尔巴特群岛海上安装长期测压天文台,以获取长期数据系列,再结合循环水声调查,以进一步检验其假设并扩大对更广阔北极地区的研究。
虽然潮汐变化与过去的甲烷排放有关,但这项研究的地理位置和观察到的波动,即使是微小的压力差异,也使其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建模的重要新信息点。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