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第一次完整地绘制出了银河系的部分“骨骼”。
这条“骨骼”是一根又长又密的冷气体细丝,位于银河系旋臂最密集的部分。它的长度约为195光年,索菲亚红外天文平流层天文台(SOFIA)的飞机拍摄下了第一张完整的银河磁场“骨骼”。
结果出乎科学家们的预料。磁场并不是沿着骨骼的长度排列,而是更加杂乱无章,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骨骼。研究人员说,这项发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螺旋星系的结构,还可以了解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
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伊恩·斯蒂芬斯说:“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的出现,对整个银河系骨骼进行高分辨率的磁场成像有很大的帮助。对这些骨骼的磁场方向进行独立测量,使我们能够真正深入研究这些巨型丝状云的磁场作用。”
科学家们在2013年首次发现了银河系的一条“骨骼”,接着他们陆续发现了总共18条这样的银河骨骼。我们的星系目前的恒星形成率很低,每年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3倍,而恒星的形成往往发生在这些“骨骼”中。
就像你的骨骼是你手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一样,“银河骨骼”也是银河系手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这些骨骼的定义是:必须至少是宽的50倍长,而且必须接近银道面,并且大部分平行于银道面。
天文学家还对它们的大小、质量、温度、高度和密度进行了精密测量。然而,这些“骨骼”的磁场却并不那么“听话”。斯蒂芬斯和他的团队利用索菲亚(SOFIA)的一架经过改装的波音飞机,在地球平流层上空飞行(以避免红外干扰),对10块银河系骨骼进行了测量。第一个测量的银河系骨骼代号为“G47”。
*G47的磁场“骨骼”
“根据磁场,可以确定恒星在云中形成的速率。它们还可以引导气体的流动,塑造出银河系骨骼,并影响密度最大的气体囊的数量和大小,这些气体囊最终会坍塌形成恒星。”史蒂芬斯说道。
“通过绘制磁场方向,我们可以估算出磁场对重力的相对重要性,从而量化磁场对恒星形成过程的影响。”
研究小组利用SOFIA观测了G47中尘埃发出的红外光。非球形尘埃颗粒沿着磁场的方向排列,可以通过它们发射的红外光的偏振来探测。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极化来绘制空间内磁场线的方向图。
研究表明,磁场通常并不垂直于骨骼中心。那些磁场垂直的区域往往是密度最大的区域——也就是恒星形成最活跃的区域。
在其他区域,磁场要么平行,要么随机排列。这些区域的磁场对于骨骼的重力坍塌似乎是最强的。
由于G47只是一系列深入研究星系骨骼磁场的第一项工作,剩下的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可能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团。
(科幻世界 独家编译)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