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消息,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与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在《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杂志上的论文中,介绍了模仿人类大脑设计芯片的新方法。
这篇论文的题目为《复制粘贴大脑的神经形态电子》,由三星电子高级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Ham Don-hee、哈佛大学教授Park Hong-kun、三星SDS首席执行官Hwang Sung-woo以及三星电子副会长金基南等人共同撰写。
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利用Ham Don-hee和Park Hong-kun开发的纳米电极阵列复制大脑神经元连接图,并将这张图粘贴到高密度的固态存储芯片三维网络上。
通过这种复制粘贴的方法,研究人员设想制造一种近似于大脑计算特性的存储芯片,它具有低功耗、易于学习、适应环境、自主性和认知能力等优点,而这些都是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
据报道,人类的大脑包括不计其数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有着复杂的网络连接,这个网络实现了大脑的功能。因此,如果要对人类大脑进行反向工程研究,则首先必须搞清楚神经元网络连接图。
据悉,神经形态工程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技术的宗旨是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模仿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不过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技术,时至今日,科学家尚未搞清楚有多少数量的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了人类大脑的复杂功能。
面对这样的复杂挑战,神经形态工程学的目标后来做了调整,不再是通过一个芯片来模仿人类大脑,而是通过大脑功能的启示,开发出相关的芯片。
据悉,纳米电极可以进入到大量的大脑神经元中,可以利用其高度敏感性记录电流信号。这个庞大的细胞间并行记录系统可以获得神经网络地图的信息,发现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向,以及展示相互连接的强度。通过这些记录数据,科研人员可以提取出神经网络连接图。
上述网络连接图,随后可以粘贴到一个存储芯片构建的网络中。存储芯片可以是市面上固态硬盘使用的闪存,或是RRAM等更新的存储芯片。研究人员可以对存储芯片进行编程,让每一个芯片之间的传导性体现出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强度。
这篇论文还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快速在存储芯片网络中拷贝神经网络连接图的策略。通过直接连接上述细胞间记录的电流信号,存储芯片网络可以学习并且表达出大脑神经网络连接图。换句话说,研究人员可以直接下载大脑神经网络连接图,拷贝到存储芯片中。
据估计,人类大脑拥有1000多亿个神经元,而所谓的“突触连接”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00多倍,因此能够复制大脑神经网络图的存储芯片,必须具备存储100万亿个虚拟神经元和突触数据的容量。
通过3D存储集成技术,上述庞大数量的存储芯片可以整合在一个单一芯片上。而三星电子目前就是3D存储集成技术的全球领先厂商。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