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活动  >  线上活动

【作品征集】风华传千载,非遗共我行——中国科技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征集活动开始啦!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中国科技馆拟依托“华夏之光”古代科技主题展厅和“非遗+科技”品牌教育活动推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活动,通过非遗打卡闯关游戏、非遗主题作品展览、“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皮影戏表演等活动,向公众展示非遗中的文化与科学之美。
  为提升公众参与度,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激发青年对非遗的关注和热爱,中国科技馆策划推出非遗主题线上作品征集活动。
  一、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馆
  二、活动主题
  风华传千载,非遗共我行
  三、参与对象
  16周岁及以下青少年
  四、征集时间
  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5月15日
  五、征集要求
  (一)作品主题
  围绕中国古代科技主题,以船舶制造(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传统织造(如蚕丝织造技艺、缂丝制造技艺)、印染技艺(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枫香印染技艺)、中国古建(如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统制盐(如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井盐晒制技艺)、中国陶瓷(如钧瓷烧制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传统中医(如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等主题的非遗项目为主要元素,结合对非遗与历史、非遗与艺术、非遗与生活、非遗的未来发展等内容的思考,大胆想象,创作能讲好非遗故事的作品。
  注:上述括号内列举的技艺仅为示例,征集作品不局限于上述示例范围,可按照相应主题拓展,具体的非遗名称和类别可参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s://www.ihchina.cn)。
  (二)作品版权
  1.要求作品为独立原创作品,作者拥有作品的完整版权,不存在其它第三方权利,且该作品没有参加过其他赛事活动。
  2.参与活动的所有提交作品,默认已获得青少年作者及其监护人的确认和同意。
  (三)作品类型
  征集的作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 绘画作品:美术创作种类技法不限,但必须是内容原创的平面作品,例如国画、版画、油画、水彩、漫画等;4开(389mm×546mm)作品一件(请按规定尺寸创作),横竖版不限。请参与者将作品扫描为高清电子图片提交。
  2. 剪纸作品:剪纸技法、风格和尺寸不限,但必须是内容原创的作品。请参与者将作品扫描为高清图片提交。
  3. 手工作品:采用纸张、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制作非遗主题手工作品。请参与者提交作品不同角度的高清照片(至少三个角度,三张照片),并提交作品全方位视频。
  (四)提交要求
  1.电子图片(照片)要求:须画面清晰完整,图片(照片)格式可为JPG、JPEG,分辨率不低于96dpi,大小不超过100MB。
  2.视频要求:须横屏录制,时长5分钟以内,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50MB,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 16:9),画质清晰、稳定,不出现剪辑软件LOGO。
  六、参与方式
  1.请将电子版作品和《作品信息登记表》(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提交至电子邮箱:huaxiazhiguang01@126.com。邮件名称为“非遗+作品名称+姓名”,作品命名为“非遗项目名称+作品名称+姓名”,《作品信息登记表》命名为“作品信息登记表+非遗项目名称+作品名称+姓名”。
  2.同一人可提交多个作品,但须分别发送邮件,确保一个邮件中只发送一件作品的相关资料。
  3.请妥善保存参与活动的作品原件,所有作品评选结束后,我们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参与中国科技馆“文化和自然遗产”专场活动的非遗主题作品展览。
  4.作品评选结果将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请务必注意及时查收邮件,未收到回复则未入选。
  七、奖励办法
  所有作品经过评选,创意和内涵俱佳者,将有机会获得以下一项或多项奖励:
  1.在中国科技馆展厅线下展示。
  2.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平台线上展示。
  3.中国科技馆优秀作品证书。
  八、知识产权归属
  中国科技馆对所有参与作品拥有使用权,包括公益活动及各类宣传活动中的复制、记录、出版发行、展览、推广等权利,网络传播权及刊登权。作品的作者拥有署名权,作者一经参与即视同认可上述各项约定。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逸华
  联系电话:59041088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
  以上信息解释权归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所有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毕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30414_107707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