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是,这项实验是在原本进行人类相关实验的实验室中进行,却产生出了类似熊的序列——具体地说是类似北极熊的序列。我们还没有看到数据,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结果很有说服力。如果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专家布莱恩·赛克斯最终发现这份DNA是人类的,那就要面临可能遭到污染的疑问,因为一丁点人的皮屑就足以误导测定结果。
假设这份毛发样本来自北极熊,下一个问题就是它怎么会在喜马拉雅山上。在我们彻底弄清这一潜在的发现与“雪人”传说的关系之前,许多其他的解释都要排除。
譬如,这两根毛发有可能是偶然来到喜马拉雅山的,对世界上较为寒冷的地区感兴趣的记者、探险家和科学家们也许会将北极这个北极熊生活的地方与喜马拉雅山都好好游览一番,也许这些毛发会随着人们的衣物或者纪念品,甚至就是作为它们的一部分游走两地之间。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可能属于“雪人”的脚印并蹲下去查看时,正好有根北极熊的毛掉进雪里,我们可以想象他会因为兴奋而忘掉身上穿着什么衣服。
如果这些毛发不是偶然出现在喜马拉雅山的,那我们就要考虑其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在那的。历史充斥着恶作剧,从皮尔丹人到著名的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作家们可能很乐意编一个好故事,当地人希望发展旅游业,淘气的科学家想由解决谜题受到好评,或是跟同事们开个玩笑。对于爱搞科学恶作剧的人来说,什么东西放在亚州中部能比北极熊的毛发来得更好呢?
我们不知道这些毛发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但是要从表面判断这是一只熊,我们需要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确凿的证据而不是一个玩笑,这样的证据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如果毛发不是刻意放置的呢?那故事就更有趣了,尽管这会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一头北极熊可以很好的模仿出“雪人”的故事,他的后腿走起路来会显得巨大而骇人,住在永久雪地条件下的熊,像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会进化出白色的皮毛:作为猎物要避免被发现,而捕食者也要能够悄悄靠近猎物而不被发现。然而,熊是一种需要大量食物的恒温动物。
北极熊以海豹,一种季节性大量出现的动物为食。其可以提供大量的热量,一只与熊相近的生物在喜马拉雅的生活可能更为艰难,因为这里没有足够的水果、浆果或是哺乳动物供他们食用。我们很难想象一只像北极熊一样的大型生物如何获得充足的营养。如果我们相信这一带有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这样的生物,这也许更是个问题:为什么从没有更多人发现过它们呢?
全部否定这一类的故事,也可能是不对的。即使现在,人们也时不时会发现新的哺乳动物。比如著名的弗洛瑞斯人案例,就是所谓的“霍比特人”,一个近期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的业已灭绝的人类分支。但这一类发现随时可能会被修正。新的研究仍在质疑是否霍比特人是一个不同于智人的物种。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喜欢一个好故事,所以在像“雪人”这样的事情上我们必须格外小心地拼凑起所有的信息,我们相信这几根报道中的毛发来自熊,我们努力说服大家,以前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有着一群生机勃勃但不为人知的熊,但是若将它们与“雪人”的脚印联系起来可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了。
【本文由大轩独家授权中国数字科技馆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