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重口美食,哪个是你的本命?
爽辣臭豆腐
飘香榴莲
哪个想要跃跃欲试?
夺命鲱鱼
而又对哪个避之不及?
断货王螺蛳粉
“臭”鳜鱼
以上这些美食,喜欢的人会超级喜欢,讨厌的会十分讨厌。
有人说吃碗螺蛳粉,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会弥漫着酸臭味,但更多人则是在疫情宅家时,在缺货的店等螺蛳粉进货等到想哭……
爱不爱吃“臭”,这可不单是口味喜好的差别......
1
谁能公正地说,它们臭还是香?
从科学上说:是臭!
想想上面这些奇奇怪怪的臭味食品,基本都是发酵做成的。这发酵的过程,就是臭味慢慢出现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氨基酸,以及硫化物、吲哚、氨等物质,这就是臭味的来源。
从科学角度来说:也香!
这该死的鲜美,是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氨基酸之味。
“越臭就越香!”,臭味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大约是新鲜食物氨基酸含量的6倍;发酵中的酶还会让原料中的淀粉或蛋白质转化成有机酸、酒精和酯类,产生一些口味让你眼前一亮的,具有特殊风味的物质。
2
又臭又香,嗅觉不会懵圈吗?
香、臭、鲜等味道可不单是嗅觉分辨的,是两个系统在协同作战!鼻子负责嗅觉,舌头负责味道。
回想一下,当我们面前有一碗螺蛳粉时,会先觉得臭还是香?
必定是先被酸笋味撞一个跟头。酸笋中臭臭的硫化物进入鼻腔后,会和鼻腔的感知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嗯……大脑受到刺激反应过来,是时候该靠边吐一下了。
而之后粉到嘴里,舌头感知氨基酸的鲜,这时候才会觉得真香!
但是如果单单两个感受是分开的,人体也算不得神奇了。我们还有一种功能叫“后置嗅觉”或者“鼻后嗅觉”,顾名思义就是鼻子后面的嗅觉。吃东西的时候,这些挥发性分子从口腔窜到鼻腔,再被嗅觉受体捕捉到,此时鼻子对香臭的判断,会跟鼻前嗅觉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单独闻起来是臭的气味,从鼻后嗅觉感知的也许就是“非臭味”,再加上舌头尝到的“鲜”,三者一组合,大脑可能就会判定为香!
3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螺蛳粉味道
有人说,我闻臭豆腐就不臭,榴莲、螺蛳粉、酸菜闻啥都香,不懂别人怎么就说臭!
这还要把话聊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当祖宗们还在靠捕猎为生时,祖宗A拿回来了一个臭臭的动物腐尸,祖宗B带回来了一兜子香香的梨,结果吃完A的其他人都上吐下泻被折腾到虚脱,而吃完B的感觉精力挺好,还想再来一个。长此以往,人们一闻到臭就打心里讨厌。
人在进化中,知道了腐败的难闻的气味是对身体有伤害的,而香的略带甜味的一般是人体需求的,这是人体在气味上的一种自我保护。但因为人慢慢发现有些臭的食物对人体无害,就会渐渐觉得他们是香的,这是大脑对臭味美化了。
有时也会出现不是我们闻错了,而是味变了的情况!香味浓到一定程度就会变臭,而臭味稀释了也会变香!
比如吲哚,这种物质正常来说就是超级难闻的粪臭味,但是高度稀释后就是香味。一些花油,比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都含有低浓度吲哚同系物及衍生物,会散发不同的香味。再比如粪便里面也含有3-甲基吲哚,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香到极致就是臭”吧!
4
不是你挑食,而是基因在挑食
挑剔臭味的锅,可以尽情甩给基因。
东亚人讨厌香菜的人达到了21%,而中东地区只有3%。原因就是人的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点,假如这个位置上携带的是突变体,那么他大概率会讨厌香菜……
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为发达,可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能吃苦的原因吧!
再比如你喜不喜欢喝酒,也与一种名为TAS1R2的基因密切相关。
铺垫完毕,那么你一定能想到,吃的取向一定也有一个对应的基因。没错,对食物的偏好基因中与嗅觉有关的部分,大部分都是直接作用于神经回路。而神经回路又负责调解一个人的高兴程度,相当于你不喜欢臭味,不吃臭味食品,但你一闻到某个臭味就能刺激到大脑的奖励回路,一闻就有好心情,那臭味食物基本算在你这开挂,你也早晚都会被这种食物攻陷!
不说了,准备继续下单螺蛳粉、臭豆腐、老酸菜……但是,吃的时候还是要躲着点朋友、室友,毕竟,有些人是在用基因在拒绝!
创作: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王国义 新媒体团队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