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学小馆儿

天舟二号——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又添新成员!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天舟二号发射成功
  从2021年到2022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期,天宫空间站预计将于两年内建造完成,4月29日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为“两年十一次”的超级任务打响了第一炮,紧接着的是5月份实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5月16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转运至发射区。
  5月29日晚,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天舟二号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
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隆重介绍一下新朋友“天舟二号”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浩瀚宇宙中建家、驻守绝不是件简单事,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特别是航天员在轨所需要的燃料、食品、空气等资源必须得依靠地面的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
  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天舟系列的飞船,定位均是货运飞船,主要承担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太空在轨补加的工作。
  作为重量级的货运飞船,天舟二号需要搭乘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其送往太空。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强且运行精准度高,可以精准地在规定时间将携带货物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的轨道。
  天舟二号飞行任务标识
  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了3名航天员所需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坚实基础。
  聊聊老朋友“天舟一号”
  2017年4月,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在顺利完成5个月的“太空快递”使命后,最终陨落至南太平洋。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
  天舟一号是我国首个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整船最大装载状态下重量可达13吨。
  作为一艘货运飞船,一次能运多少货物,便是衡量它能力高低的关键指标了。天舟一号运载能力十分出色,它一次可以将6吨多重的货物运上太空。这意味着它可以装载同自己体积差不多的货物飞上太空,这运输效率堪居世界前列。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天舟一号发射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被我们昵称为“快递小哥”的天舟一号,做到的不仅仅是送货。
  鉴于未来天舟系列飞船要承担为我国空间站输送物资的任务,天舟一号除了全面考核了货运飞船的功能和性能外,还进行了空间科学的相关试验,以及验证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是否可行。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天宫空间站这个“太空堡垒”建到什么程度了?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空间站的长期服役以及航天员的长期驻站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直到2021年4月29成功发射了空间站的首个模块——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作的开启。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从2021年到2022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日前载人航天工程总师周建平在采访中披露了关于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与在轨建造两个阶段任务的节点信息。
  如今天舟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计划也预计下月升空。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操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接受采访时也表示,2021年的9月和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
  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在发射升空后,如今已顺利完成了单舱飞行阶段的在轨测试,后续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正常按计划实行。从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每隔90分钟它就会飞过我们的头顶一次,在太空里等待着空间站其它舱段以及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和它汇合。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天舟二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天和核心舱示意图
  如果用建房子来做比喻的话,天和空间站这座“太空堡垒”的设计图早已准备好,天和核心舱作为坚实的“地基”已打下,天舟二号则为整个建造工程带去动力和资源,为后续的添砖加瓦做好准备。
  与此前每两到三年才有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不同,载人航天工程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历史时刻,探索星辰大海的尝试正有条不紊地前进着,激动人心的蓝图绘卷已缓缓打开,这份来自浩瀚太空的荣光,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创作团队: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设计师 钱航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729_105265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