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学小馆儿

“海的力量”你真的知道吗?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你印象中的海啸是什么样子?是巨大的破坏力?还是骇人的杀伤力?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发生时,地层会发生断裂,出现猛然上升或下降,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使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发生波动,掀起的海浪能量惊人,高度可达十几米或几十米不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但海啸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就像上文提到的,地震既是引发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如果感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也要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除此之外,如果出现以下状况,也要及时提防海啸来袭:
  ➡ 海水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的退潮。
  ➡ 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鱼类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浅海。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 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海啸的力量固然可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海洋作为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会例外,既然有破坏力强的一面,那一定也会有有益的一面。如果无法从根源消除它存在的隐患,那么合理地拓展其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利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目前落地实施的方式也层出不穷,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万万不能缺失的“电”,海洋就有很多的解决方法,跟着胖科一起看看都是如何实施的吧!
  1、潮汐发电
  因为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存在,海洋的水位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海水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称为“潮流”,海水垂直方向上的涨落称为“潮汐”。潮汐能和潮流能都属于海洋能。
海啸是什么样子,引发海啸的原因,如何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
  潮汐发电站是一种水力发电站。当海水上涨时,水库蓄满水;海水下落时,会与水库内的蓄水形成一定的潮差,利用这种潮差,发电机组就会被驱动,从而产生电力。但这种发电站并不是处处都可以修建的,需满足潮差要求才能达到最基本的修建要求。
  2、潮流发电
  潮流发电站不需要满足潮差的要求,因此,开发与利用都更加便捷。我国可利用的潮流能储量非常丰富,约比欧洲总量多12%。其中,浙江、福建、山东和台湾海峡都是世界上潮流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浙江的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拥有大小岛屿1339个,是我国潮流能拥有量最大的海域片区。
  舟山秀山岛旁有一把“小提琴”,静卧在两座小岛之间。它是世界首台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3.4兆瓦相当于燃烧1吨煤的发电容量),是国际能源署认定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3、海水温差发电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储存器。太阳照射下大海表面将使表层海水升温,而由于光线会被海水吸收,绝大部分的光无法进入到深层海水中,这就造成了表层海水温度高、深层海水温度低的温度分布。
  海水温差发电主要遵循的是热量交换原理,热交换器中有一种沸点很低的工作流体,当交换器抽取表层温度较高的海水时,原本储存在交换器中的工作流体就会汽化。这时,在蒸汽动力的作用下,发电机就会产生电力。然后,汽化的工作流体在另一个交换器中利用温度较低的深层海水降温,从而回归液态,完成一次循环。
  利用海洋温差发电的设想是1881年巴黎生物物理学家德·阿松瓦尔提出的。2012年,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千瓦温差能发电项目通过了试验项目验收,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潮汐发电,潮流发电,海水温差发电
  除此之外,还有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等多种方式。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中科馆四层“挑战与未来”展厅,近距离感受海洋能源的奥秘!
  如果你认为海洋只能在电力方面助力人类发展的话那就太局限了,在燃料、养殖、物质开采、医药资源等方面海洋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深入了解和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各项方式,以及海洋资源实现价值转换的措施,才能更加积极有效的推动海洋项目实施落地,助力我们的未来生活。
世界海啸日,世界海啸日是哪一天,海洋的力量
  今年11月5日是第6个“世界海啸日”,如果能够掌控海洋的力量,你希望借助海洋做些什么事情呢?
  创作团队:中国科学技术馆新媒体团队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气象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联合商报、国际新能源网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1112_105926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