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1224_32388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百科知识》杂志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期创建于1979年, 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国内惟一文理合编的国家级科普刊物; 是国内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老牌科普杂志之一。《百科知识》杂志的特色是门类广泛、文理合编、权威准确、通俗易懂。

文章数
分享到:

观音的坐骑

2012-12-24 21:43:46


作者:周义轩

说起观音菩萨的坐骑,人们通常会想到《西游记》里的那只金毛犼,也就是化身为麒麟山獬豸洞的赛太岁,那位声称替朱紫国王消灾而霸占其王后的妖怪。不过,这只金毛犼只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坐骑之一。作为汉地最受崇敬的菩萨,传说观音能适应信众的需求,以种种形象显灵,教化救助众生,《法华经》说他有三十三身,《楞严经》说他有三十二应身,密教经典更有六观音、七观音、八大观音、十五尊观音等,种种形象都与观音“寻声救苦,随机应化”的慈悲精神相应。因为观音示现的形象不同,其坐骑也随之变动,分別从不同角度彰显出观音菩萨的淑世情怀。

在早期的大乘佛典中,佛、菩萨及诸天的坐骑或坐具虽有种种区别,但并非实指,通常是对其身形或坐姿的形象化描述,如取金刚的坚固不坏义、佛为人中狮子义、莲花的清净无染义。后来,这类形象化的记述在佛教的壁画与造像中被进一步坐实,才有了佛、菩萨与诸天的各色坐骑。

从记述其身世及其法相的经典来看,观音从一开始就与莲花颇有因缘。《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久远世以前,有威德王供养金光狮子游戏如来达八万四千亿年。有一次,威德王在园中入定修观,从其左右涌出二莲花,花中各有一童子,左名宝意,右名宝上。威德王与童子一起拜见如来,二童子即于如来前述其“大悲度众生”的誓愿。按经文中佛陀所示,莲花中出现的二童子即为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也就是说,观音菩萨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的。与观音有关的《法华经》及净土类经典,也把莲花作为净土世界的标志。

南北朝时期的观音造像常立于莲花座上,很少有乘坐骑出现的造型。隋朝前后出现的杨枝净瓶观音造像,始将莲花与狮子联系起来。在这种造型中,观音通常左手握净瓶,右手持杨枝,立于莲座之上,莲座四角各有一只半蹲半卧的狮子。这种将莲花与狮子结合起来的莲花狮子座,既可以显示观音的清浄无染,又足以展示其循声施救的慈悲精神。

唐代的观音造像或立或坐,多居于莲花座上,很少有乘坐骑出现的造型。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的“四观音文殊普贤图”中,文殊、普贤分别乘狮子与白象,观音则立于莲座之上,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看来,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观音塑像,非常值得关注。在这组造像中,观音顶戴宝冠,坐于狮背上,狮四足各立于莲花之上。据说此塑像为唐代的作品,如果属实的话,这尊狮子差不多就是最早的观音坐骑了。

入宋以后,观音的造型逐渐脱去唐代华贵气象,显示出一种平易亲切的生活气息,观音的身姿与形象更为活泼,或半跏趺坐,或游戏坐,或安逸坐。与民间传说有关的观音造型,诸如白衣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送子观音等不同主题、不同地域的观音形象相继出现,最后形成了民间所说的三十三观音形象。三十三观音并非观音本身变现的不同形貌,而是场景、姿态及所持的法器有所区别。随着观音造型的多样化,观音的坐骑或坐具也从单一的莲花座发展出更神奇、更有意味的类别。

在民间所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形象中,有多种乘坐骑或坐具出现的观音造型,每一种背后都隐含着不同的观音灵验故事。如鱼篮观音为脚踏鳌鱼背、手提盛鱼竹篮的观音,传说观音曾化为渔妇,以善巧法门,教化渔民皈依佛教。一叶观音,或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为乘莲叶浮于海上的观音,据说日僧道元曾于南海遇险,默念观音后,即见观音乘一叶莲叶现身,风浪遂止。阿么提观音,或称无畏观音,系观音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四臂分持摩羯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是密教崇奉的观音形象。蛤蜊观音为观音居于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的造型。相传唐文宗食蛤时,观音曾于蛤中现身。另外,又有不二观音、持莲观音、叶衣观音、莲卧观音等,通常是观音坐于莲叶或莲座之上的形象。

在观音乘坐骑出现的造型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形象或场景是渡海观音,即观音菩萨乘坐不同的坐具独自或与侍众,现身于碧波万顷的大海之上,喻示观音于人间苦海普渡无量众生的场景。这种造型常置于寺庙正殿供奉的佛像背后,成为信众礼佛之后瞻拜礼敬的对象。宋佚名画家所作的狮座观音菩萨像,可能是渡海观音较早的造型。画面中观音头戴宝冠,璎珞垂肩,衣带飞动,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台则置于狮背上,狮子四足各踏莲花,立于海水之上。这种莲花狮子座的观音造型正与隋唐时期的某些造像相应。

入元以后,渡海观音的造型更为常见,其坐具也随之丰富多样,出现飞龙、鳌鱼、莲花瓣与荷叶等。山西新绛县福胜寺的元代渡海观音菩萨彩塑、山西平遥双林寺内的明代千手观音彩塑、湖北武汉归元禅寺内的渡海观音塑像,坐骑皆是屈曲盘旋的飞龙;四川新津观音寺保存的明代渡海观音、明画家仇英和清画家吴艮所绘的渡海观音立于鳌鱼背上,四周是碧波汹涌的大海。以鳌鱼作为渡海观音的坐骑造型在近代颇为流行,常州天宁寺、九华山圆寺的渡海观音皆赤足立于鳌鱼头上;山西平遥双林寺天王殿内的明代泥塑渡海观音,乘坐的是一瓣红莲,安徽省博物馆藏明人丁云鹏绘《观音三十二相》中的渡海观音,乘坐的也是一片莲花,山西五台山圆照寺内的渡海观音则以莲叶为乘,菩萨安坐于蒲座之上,蒲座则置于一张圆形的荷叶之上。

除了龙、鳌鱼、莲花瓣与荷叶之外,明清时期更为流行的是骑犼渡海观音。山西平遥双林寺的明代泥塑渡海观音,坐于莲座之上,莲座置于狮形兽背上,其颈中系金铃,正与《西游记》所描述的金毛犼吻合。对于犼的形象,民间传说不一,有犬、狮子、龙、马等不同说法。犼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梁人顾野王所编的《玉篇》中,不过此书曾经唐人改编,可以说,至迟在唐代犼字就出现了。今本《玉篇》卷23释犼字云:“音吼,似犬”。宋代的《类篇》卷28释云:“犼,许后切,北方兽名,似犬,食人”。看来,唐宋以前人们所说的犼是出没于北方的犬形食人兽。明清时期,犼字被看作观音的坐骑,除《西游记》所记的金毛犼外,明人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也把犼看作慈航道人即观音化身的坐骑——金光仙。至于犼的具体形象,当时有不同的记述。明人陈继儒在《偃曝馀谈》中说,犼为章峨山的异兽,形如兔,两耳尖长,身形仅一尺左右,其尿液能使血肉腐烂,常令狮虎畏惧。清人袁枚《续子不语》记载说,犼为僵尸所变,有神通,口吐烟火,能与龙斗,所以被佛收为坐骑。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说,犼居东海,能食龙脑,勇猛异常,身形有一、二丈长,形类马,有鳞鬣。又有传说认为犼是龙王的儿子,俗称望天吼、朝天吼,有守望的习惯,常被置于华表柱的顶端,对天咆哮,被看作是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瑞兽。与上述种种异说相应,明清寺庙中的观音骑犼造型也多有差异,山西长治观音堂内的明代骑犼观音泥塑,将犼塑造为颈系金铃、龙首狮身的异兽。四川新津观音寺所存明代泥塑骑犼观音造像尤为奇特,犼头上有独角,头像龙又像犀牛,身如大象,狮尾虎爪,集众兽之形于一身。四川平武报恩寺明代泥塑的渡海观音所乘之犼,则是龙首马身的独角兽,比前述的狮身、象身都显得轻盈骏疾,更能传达观音闻声而至的慈悲情怀。

从早期的莲花、狮子到后来形态各异的金毛犼,观音的坐骑随着观音信仰的深入,不断被加工改造。不管怎么变,它总是作为观音整体造型的一部分,从不同角度诠释着观音清浄无染、闻声救难的菩萨精神。

 

上一篇:海湾明珠—— 迪拜
下一篇:哥白尼是哪国人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