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929_32076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航空知识》

《航空知识》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航空知识》以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宣传航空航天事业为己任,详尽报道航空航天最新发展、技术与产品研发动态。一直秉承科学严谨、客观求实、注重知识、普及科技的办刊理念,对航空航天历史、前沿科技、原理知识、最新动态进行详尽的说明和报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文章数
分享到:

东风-41疑云背后

2014-09-29 19:36:50

东风-41疑云背后

█ 王亚男

 

 

格局:平衡与失衡

 

近期来自网络的消息称,陕西政府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公告上赫然出现了DF-41的项目代号,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很快,相关公告就被撤掉,但西方媒体认为这证明了他们此前对“东风”-41项目存在的猜测。

早在2012年西方即有报道认为,中国成功试射了具有分导多弹头投送能力的“东风”-41型导弹,据称射程约为14 000千米。而据《简氏战略武器系统报告》介绍,“东风”-41导弹射程12 000千米,堪称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之一。美国国防部在6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种导弹具备携带分导多弹头的能力。作为中国二炮部队最新的武器系统,“东风”-41比现役的“东风”-5A和机动式“东风”-31/31A更具威慑能力。西方认为,“东风”-31射程约为7 2008 000千米,只能携带单弹头,最多只能达到阿拉斯加地区。“东风”-31A和“东风”-5A携带单弹头可到达美国本土任何地方。“东风”-31A据说最多能携带3枚分导式多弹头,但多弹头运载系统会增加载荷重量,缩短导弹射程,使其难以到达美国本土。

且不论“东风”-41性能究竟如何,仅从中国防务环境变化,就能对中国导弹力量的发展作个基本判断。1964年中国即爆炸首枚原子弹,但中国的有效战略威慑能力却直到1980年中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试验成功才真正告成。此后中国战略力量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时期,中国有限核威慑的基本原则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和稳定。

真正打破平衡的是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该系统出现之前,中国只需要单弹头洲际投送能力就能够保证足够的战略制衡力,但现在情况已然不同。美国在弹道导弹防御技术方面长期投入和发展,已经让中国原有的战略制衡力显著削弱。如果中国不对现有导弹技术水平加以提升,那么中国战略制衡力可能在不久将走向虚无。

美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提升导弹防御能力来保护美国本土免遭弹道导弹的袭击。2012年有报道称,美国准备在日本南部部署用于导弹防御的X波段预警雷达。日本已经在本州北部津轻市车力基地基地部署了一部X波段预警雷达,美国还将在北太平洋部署海基X波段预警雷达,专门用于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段防御。在南太平洋夸贾林环礁,美国已经部署了一部陆基X波段预警雷达。在加利福尼亚比勒空军基地部署了一部AN/FPS-115超高频预警雷达,在英国和格陵兰则部署了升级型雷达作为预警支持手段。此外,美国与日本合作还在中国周边部署了一些“宙斯盾”SM-3战舰。这些“宙斯盾”系统配备有S波段搜索雷达和X波段截获雷达,能够用于对各种弹道导弹的末端拦截。

除了提供近程导弹的末段防御以及中程导弹的中段防御,这些系统还能探测和跟踪洲际弹道导弹,并将必要的目标信息和弹道数据传递给导弹防御系统其它组成部分,为中段拦截提供必要支持。

美国还部署了天基跟踪和监视系统,其中包括侦察卫星,能利用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扫描目标信号,在助推段发现弹道导弹释放的高密度短波红外辐射信号,并将信息传送给其他传感器和火控系统。这些多频谱传感器由火控系统综合成网络,具备探测、跟踪能力,某种程度上还能识别假目标,这对于关键的中段拦截非常重要。除了早期预警的甚高频AN/FPS-132雷达、L波段眼镜蛇-戴恩雷达、S波段SPY-1雷达,其余美军雷达都工作在X波段,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目标信息,同时区分假目标和其他真弹头抛弃的导弹碎片。但考虑到对方可能采用红外和雷达对抗手段,美军认为要更好地识别假目标,早期预警和跟踪系统应该包括光学传感器。

天基监视与跟踪系统未来会进一步改善和扩展,能够提供包括可见光假目标识别,同时提高导弹防御的有效性。进一步增设陆基传感器和天基传感器系统,能为反导作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

美军还积极考虑改进拦截技术。中段拦截器采用的动能拦截器使用可见光和红外双模光学搜索探头,为了提高拦截末段目标识别的有效性和命中精度,进而提高单发杀伤概率,未来计划采用双引导头,即光学和高精度雷达成像导引头。此外,美军准备提高火箭发动机工作效率,提升拦截弹的平均速度;升级控制系统,采用更好的控制软件和高度控制系统。这同样也会让中国的有效威慑变得更加艰难。

美国认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袭击可能来自两个方向。其一是采用北极弹道从越过北极圈,或者从北太平洋沿岸方向发射过来。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导弹都必须经过阿拉斯加部署的拦截弹防御区,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导弹可能还要经过加利福尼亚防御区。美国的导弹防御传感器,以及环日本的传感器将会在导弹助推段就实施探测和跟踪。

 

 

28961

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出现的国产“东风”-21弹道导弹

 

 

变革:有限与有效

 

西方认为,中国目前拥有3040枚可抵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原本规模不大的洲际导弹部队,如果遭遇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其核反击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现阶段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技术上和规模上尚未全面成熟,比如难以应对饱和攻击,以及采用拦截对抗技术和分导多弹头技术的弹道导弹。对中国这样一个航天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分导多弹头技术、再入机动技术以及相应的拦截对抗技术都不算新鲜,如果想要维持战略威慑能力的有效性,中国面临的问题,仅仅是将这些技术现实化成为真实的武器装备。就连西方分析人士都相信,中国将会继续保持有限威慑策略,维持规模较小的战略导弹部队。这样一来,提高现役导弹部队的技术实力以及火力投送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核力量规模并不大,加之中国并未装备高性能战略轰炸机,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导弹也尚未形成有效威慑。这都促使中国非常重视陆基弹道导弹。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庞大的国土纵深使得内陆深处的弹道导弹在面对高烈度空袭时具备较好的生存力,战时也容易规避对手的助推段拦截。如果选择北极弹道发动打击,也能避开部分“宙斯盾”系统的拦截。

按照西方人士的估计,假定中国可用于作战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为3040枚。在单弹头作战模式下,弹头总数为3040枚。按照反导拦截弹0.30的杀伤概率,要确保拦截成功,拦截一枚弹道导弹需发射4枚拦截弹,这样美国至少需要120160枚拦截弹来实现战略制衡,这一规模对于美国不是难题。

但如果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有所提升,假定如传闻中“东风”-41那样具备分导多弹头和拦截对抗能力的武器开始服役,情况就会大为改观。诚如西方认为的那样,倘若一枚“东风”-41最多可携带10枚弹头,那么美国保证有效防御所需的拦截弹数量便会激增。如此规模增加必将造成反导系统部署成本的飙升,给整个反导战略构成经济重荷。

面对美国精心构建的导弹防御网络,中国另一个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强水下核威慑能力。与传统的陆基弹道导弹相比,潜射弹道导弹相对难以拦截。潜艇可以采取降低弹道的方式发射弹道导弹,以迷惑探测跟踪系统,压缩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中国目前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正处于装备更替时期,考虑到中国战略核潜艇规模不大,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尚未充分形成战斗力,中国当前水下核威慑仍显不足。如果中国未来部署4艘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按每艘装备16枚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那么潜射导弹可达64枚,如果每枚导弹配备3枚分导弹头,弹头总数即为192枚。这样,中国完全可以在维持小规模战略威慑力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提升实现对反导系统的制衡,继续维持有限威慑。

中国不希望与任何国家为敌,但中国同时也清楚,国防建设必须以应对最高危机为方向。中国秉承有限威慑原则,但同时也强调有效威慑。中国的威慑力量,不仅能慑人于干戈之前,更能却敌于烽烟之后。


上一篇:身披日之丸的道格拉斯
下一篇:当民航遭遇战祸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