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719_82965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该不该和孩子“做交易”

2018-07-19 22:02:00

  最近,一篇以“我冒昧说一下中国小孩”开头的文章在网络盛传。

  作者是个叫“内藤君”的日本人。文中,列举了一些他在中国看不惯的现象:

  泡温泉时,有小孩大声吵闹,他的爸爸便说:“你别再闹了,要是再闹了今天晚上不让你玩游戏。”

  一个小孩想买饼干,但他的妈妈不愿意,说:“如果你现在听话了,我们这周末带你去玩。”

  还有一个孩子很狡猾。

  在餐厅点餐时,他点了面,后来又想吃炒饭。妈妈不给他换,他便说:“那我不吃了。”妈妈最后只好给他点了炒饭。

  内藤君认为,这不是教育,而是交易——难道在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是因有惩罚才能做到的吗?小孩停止任性,难道是一种值得奖赏的美德吗?

  “你不觉得你们这样下去,小孩越来越狡猾?”

  孩子听话了,但不明白道理

  内藤君确实提到一个关键问题,他提到的那些父母,只用惩罚或奖励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没有跟孩子讲明白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不买饼干,是因为饼干高油高糖,经常吃对身体不好。小孩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后便容易一犯再犯。

  家人可以告诉孩子,超市有好吃的水果,你去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如果没有,我们再回来买饼干好吗?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延迟满足孩子的不良需求。

  靠奖励制止孩子,是变相的纵容

  像第二个妈妈那样,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承诺“你听话,周末就带你去玩”,这尤其不妥。

  查彩慧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家长混淆了行为治疗中的正性强化法,该方法应遵循一定操作步骤,而非随意地给予奖励。

  随意给予奖励,变相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会形成错误的观念,因自己施行了不良行为,家长提供奖励。

  有些孩子为获取某种满足,故意做出不良行为,借此要挟父母:“要我听话,就给我买超人玩具。”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越来越背离家长、社会的期望。

  4种行为矫正法,学一学

  那么,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该如何进行纠正和教育呢?

  查主任建议,应更多采用正性强化法,也可灵活结合运用暂时隔离、忽视、消退和温和的惩罚等方式。

  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有以下四种——

  正性强化法

  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家长给予奖赏,对该行为进行即时强化,增加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奖赏较惩罚更容易使行为发生改变,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奖赏的内容可与孩子协商。例如,可采用代币制:好的行为发生一次,奖励一枚小红花,累积一定数量的小红花,能获得一定的游戏时间或其他实际奖励。

  暂时隔离法

  孩子出现某种问题行为时,及时将他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地方,利用隔离的时间让他安静下来,懂得被隔离是自己的问题行为所致,需要改变。

  比如,当孩子因争抢玩具咬伤玩伴时,家人可令孩子到房间一角或阳台站立受罚数分钟。一般1岁隔离1分钟。隔离结束后,让孩子说出为什么被隔离。

  消退法

  停止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正性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

  例如,有时孩子哭闹,是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妥协。那么,家长可以采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如此,孩子就会意识到,哭闹并不能带来想要的结果,也就渐渐停止哭闹了。

  示范法

  孩子是通过模仿外界来学习和成长的。

  父母为孩子呈现好的行为榜样,能够帮助孩子模仿和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控制不良情绪,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遇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孩子对父母指令的依从性就高。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会吃辣椒,祛湿开胃不上火
下一篇:“星巴克致癌”,一场造谣者的狂欢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