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719_82962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星巴克致癌”,一场造谣者的狂欢

2018-07-19 19:00:00

  前段时间,“咖啡致癌”传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其咖啡被指出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

  不过很快各路食品安全专家、医生纷纷现身辟谣。事实证明,又是一条 “致癌谣言”!

  舆论反转,前后用不到三天。

  为何“咖啡致癌”如此不堪一击?

  因“致癌物”戒咖啡,那猪肉也该戒了

  的确,星巴克咖啡含有丙烯酰胺,但是其实我们喝的所有咖啡,都含有丙烯酰胺。

  要知道,生咖啡豆只有经过烘焙,才能有那股特殊的香味。而丙烯酰胺正是烘焙过程的必然产物。

  丙烯酰胺也的确是“致癌物”。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分级中,它处在2A类。

  但这是什么概念?

  致癌物一共分为4级

  1类: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

  2类:A组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B组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

  3类:现有证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级评价。

  4类:对人可能是非致癌物。

  可见,目前并无充足证据证明丙烯酰胺对人类致癌。

  值得提醒的是,“致癌物”并不等于致癌,而且,等级越高也不等于就越容易致癌,区别只在于它的研究多不多,证据确不确凿。

  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吴伍林表示,因为丙烯酰胺,就给咖啡判“死刑”的人,猪肉、牛肉、羊肉也该戒了。

  因为,在2A类致癌物的列表里,还有——红肉。没错,就是我们餐桌上离不开的猪肉、牛肉、羊肉等一切哺乳动物肉类。

  想想就明白,不需要大惊小怪。

  每天一两杯,离致癌远着呢

  说“咖啡致癌”言过其实,还因为,人们很难喝到致癌剂量。

  吴伍林指出,在动物实验中,动物摄入丙烯酰胺的浓度和量,跟人喝一两杯咖啡,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动物研究中使用的丙烯酰胺剂量,大概是人们日常饮食摄入的1000到10000倍。

  实际上,人体到底摄入多少丙烯酰胺会提高患癌的风险,目前并无定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范志红副教授指出,2010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可能导致风险的摄入量在2.6~13.2微克/公斤;2011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技术报告中,则是建议每天摄入在0.18微克/公斤以下。

  一个50公斤的人,按前者的最低标准计算,每天最高摄入量为130微克;按后者来算,则为9微克。

  而干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大概为1100微克/千克,单看这个数字,确实挺多。

  但是,一杯咖啡中,大部分都是水,咖啡实际只有2~3克;算下来,一杯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大概只有3.3微克。

  相当于,每天要喝39杯咖啡,才能达到丙烯酰胺的致癌风险量。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则每天不要超过3杯。

  所以说,仅仅是每天一两杯咖啡,离致癌真的很远。

  论风险,薯条、薯片还更大

  咖啡并非丙烯酰胺的唯一来源。

  但凡含淀粉的食物,只要烹饪温度> 120摄氏度,都会产生丙烯酰胺,这一现象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所以,烤面包、烧烤、油炸食品、炒菜……都无法避免产生丙烯酰胺。最常见的薯条、薯片、油条,丙烯酰胺的含量比咖啡高多了。

  所以啊,脱离剂量谈毒性,吃啥都危险,只要不过量,不用太纠结。

  吴伍林也提醒,撇开丙烯酰胺的因素,喝咖啡也不宜过多。

  咖啡因对肠胃会产生一定刺激,对中枢神经还有兴奋作用,喝多了会影响睡眠,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长期大量饮用,还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致癌谣言是怎么诞生的

  细解星巴克致癌风波,无非是将某食物中含有“致癌物”断章取义说成某某食物致癌。曾经疯传的“咸鱼致癌”“红肉致癌”,无不是利用这一套路炮制的爆款谣言。

  “星巴克致癌”的来龙去脉

  3月30日加州判决:咖啡须贴警告标注

  洛杉矶法院判决,咖啡公司今后必须在其产品的显著位置标注“65号提案”。理由是,发现市售的烘焙咖啡中含有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

  这其中,包括了星巴克。

  在美国加州,“65号提案”是一个产品上的健康风险标注,类似于香烟盒上标注的“吸烟有害健康”。并不等于贴了标签的咖啡致癌。

  3月31日下午 “标题党”出现

  消息传到中国后,变了样。

  虽然判决针对的是整个咖啡行业,但“星巴克”家喻户晓,打它的招牌才能火啊,说“致癌”才能制造恐慌。于是,微信朋友圈、微博出现一波“标题党”:

  《震惊!星巴克咖啡被曝含致癌物!》,《你每天都在喝的星巴克,竟然含有致癌物!》……

  文章内容尚客观,吸睛的标题,成功引起广泛关注。

  3月31日晚 谣言包装升级

  不少公众号瞥见后,开始了进一步的包装,将“咖啡含致癌物”炒作为“星巴克致癌”。

  标题更惊悚:《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竟然是这种东西!》……

  事件热度直线攀升,于4月1日达到顶峰。

  4月1日 专家辟谣

  一些专家看不过去,站出来辟谣。

  4月2日上午 谣言终止

  微信公众号平台辟谣,并对造谣的公众号采取封号处理。

  星巴克中国公司也及时公关。

  谣言渐渐平息。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该不该和孩子“做交易”
下一篇:孩子身高全班倒数,家长留点心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