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数
分享到:

遇到溺水者,别再控水、掐人中了!

2021-10-17 15:45:00

  今年的暴雨特别猛,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溺水事故更层出不穷。

  朋友圈里,很多人都热心转发溺水急救法,希望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但很快,掐架就开始了。

  有人转“倒挂控水法”:将溺水者倒挂在后背,不断奔跑,或倒挂在树上,让溺水者吐出一口水,就能活命。

  这迅速被微信官方鉴定为谣言,依据是,心肺复苏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可一些百万粉丝的微信号,依然坚称倒挂控水有用。不少中医微博大V还推荐使用掐人中、艾灸等急救法。

  到底谁说得对?记者向丁邦晗教授求证。他是急救专家,也是中医生,很有发言权。

  丁邦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应:任何控水法都不对!艾灸、掐人中浪费时间!

“倒挂控水”救活无数人?

  “倒挂控水”救活无数人?

  说倒挂控水法没用,不少人不相信,因为有亲身体验。

  网友“愚翁”说:“我八岁时溺水,捞起时已气息微微。当时农村就是倒置排水,然后人工呼吸得救。事实胜于雄辩!”

  网友“廖医生”说:“我弟弟也被淹了很久,救上来起码一个小时没醒,以为没救了,用倒背和强按长强穴法,水居然吐出来了,活了过来。”

  这么多人的经历,还有假吗?

  丁邦晗教授指出,那些“成功个案”,未必就是控水的功劳。

  一些人溺水后,只是昏迷了,但其实仍然有呼吸、有心跳,情况未必非常严重,本身也可能自己苏醒过来。

  就是说,不控水,他们也能活。

  当溺水者呼吸、心跳都暂停,这是最危险的情况!

  如果还费时费力去控水、艾灸、掐人中,而不进行心肺复苏,会误人性命!

  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悲剧。

  去年7月,江西赣州,一名9岁孩子在水上乐园溺水,有人抓起孩子就倒挂、开始跑动控水,最终医务人员赶来,已无力回天。

  把水吐出来,怎么还没效

  溺水,自然是被水噎住了,灌了一肚子水。倒挂控水,让他把水吐出来,不就好了吗?

  ——倒挂控水的救治逻辑,似乎简明易懂。

  但丁邦晗教授强调,这是彻底的误解!

  溺水者死亡,并不是被水噎住,真正原因有两种。

  一是,溺水后极度恐慌,发生喉头痉挛,气道阻塞,导致窒息,进而心脏骤停。

  这时,溺水者肺部、呼吸道并没有多少水,危及他生命的关键问题是缺氧。对此,控水并无任何帮助。

  二是,水进入溺水者的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心脏骤停。

  这时候,控水也无效。研究证明,控水只能倒出胃部的水。

  不管哪种原因,一旦溺水后发生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会造成各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

  所以,当发现溺水者呼吸、心跳暂停,必须马上做心肺复苏,一刻都不能耽误!

遇到溺水者,这样急救

  划重点!遇到溺水者,这样急救

  发现溺水者后,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再开始自主急救。

  有意识,有呼吸、心跳:做好保暖,等待120救援即可。

  无意识,有呼吸、心跳:让其侧卧,防止呕吐反流造成窒息;脱去其湿衣服,做好保暖,等待救援即可。

  无意识,无呼吸、心跳:清理口鼻,去除阻碍呼吸的脏东西。按以下步骤做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第一,进行5次人工呼吸;

  第二,进行胸外按压: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

  如果身边有AED除颤仪,也可在人工呼吸后,用该仪器配合胸外按压进行急救。

  链接:这样做人工呼吸,才有用!

  √一手压住患者的头,使其后仰。

  √另一只手提下颚,保持溺水者气道畅顺。

  √一手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用口唇严密包住患者嘴唇,平稳向内吹气,要能看到胸廓隆起。

  这样做心肺复苏,才有用!

  √双臂绷直,垂直向下用力,肘关节不能弯曲。

  √上身前倾,将溺水者的胸骨下压5~6厘米,然后放松。

  √以髋关节为支点,借助上半身体重和手臂肌肉力量按压。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按压位置在溺水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双掌叠加,双手交叉互扣。

  √以手掌根部按压。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胰岛素治疗,不用打针了! 为何糖友不选
下一篇:防秋燥, 认准“浙麦冬”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