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330_48200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助消化药,别帮倒忙

2017-03-30 10:04:00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我们也要先“磨磨刀”,区分是哪种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包括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种。

  有些消化不良属于功能性的,即临床的各项检查均正常,也未发现炎症、息肉甚至肿瘤等征兆,不存在结构及形态等方面的异常,对于这类消化不良,医生的处理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和调理。一般来说,能够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即可。

  而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则是可以检查出相关病因的病变。举例来说,很多其他病变也会表现出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此外,胃癌及某些肿瘤也会表现出类似症状。这类消化不良仅依靠助消化药物并不具备治疗效果,应针对器质性病变进行治疗。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消化不良用药主要是针对功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即在治疗时主要通过药物调理,达到缓解及消除症状的效果即可。

  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很多种,具体到个人的症状表现也有一些差别,有些人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为腹胀、早饱等,有些人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疼痛等,而消化不良及其他疾病都有可能表现出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在治疗及选择药物时,要根据个体差异,对症治疗。目前市场上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促进胃动力类、抑酸类、消化酶类等几类。

  促胃动力药物

  促胃动力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主要会作用于胃肠道中的一些受体,激活受体,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促使蠕动加快,胃或小肠的蠕动能力也随之加强,促进胃肠道排空。抑酸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胃酸过多,容易出现反酸的患者。常见的抑酸类药物是从根本上抑制胃酸的产生,主要包括两个种类,一种为H2受体阻断剂,阻断受体后胃酸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是使用更多的抑制剂,其抑制胃酸产生的能力比H2受体阻断剂更强,这类药物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消化酶类药物

  人体消化系统本身包含多种酶类,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等,这些酶如果缺乏,人体的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消化酶类药物实际是一种替代补充疗法,补充相应酶类以恢复正常的消化水平。现在也有不少药物是将几种酶融合在一起,即复方制剂,其中包含消化道常见的酶类,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复方消化酶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其联合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

  代表药物: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

  保护胃黏膜类药物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需要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体本身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胃黏膜功能受到影响,胃肠道分泌物中有两种物质,即保护胃黏膜与损伤胃黏膜的物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一旦受到疾病影响失去平衡,便容易出现胃溃疡,需要通过服用黏膜保护药物使黏膜分泌重新恢复平衡。

  另外,人们服用某些药物也容易损伤胃黏膜,这也是需要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比较常见的情况。黏膜保护类药物主要也有两种,胃分泌的黏液本身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如果受到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影响,胃黏膜相应减少,其中一类药物便是通过补充黏膜保护剂或刺激肠胃产生胃黏膜保护剂促使其恢复正常;另一类药物则是直接具有物理化学性质,在胃表面形成胶体类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代表药物:氢氧化铝、碳酸氢钠。

  具体说来,出现腹胀、反酸、口臭、便秘等消化不良不适时,选药可参考下面的建议。

  腹胀

  一般来说,吃得太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用多酶片或复方消化酶即可。

  肉吃多了腹胀,可用大山楂丸。如果平时脾胃功能较好,饮食、大便正常,偶尔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肉吃得较多引起腹胀时,可选择大山楂丸。不过,山楂有活血化淤作用,孕妇应慎用。又因其辅料中有蜂蜜、蔗糖,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如果药师建议吃,也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口苦腹胀,可吃保和丸。如果平时胃肠功能就不好,口苦腹胀,有生痰化热的现象,出现饮食不消、胸闷、嗳气、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发黄,可选择保和丸。它不仅包含大山楂丸中的山楂、神曲、麦芽成分,能消食化积,还含有茯苓、陈皮、制半夏等成分,可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此外,保和丸还含降气化痰的莱菔子(萝卜籽)、和清热的连翘,能从源头改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病情好转后要及时停药;或在后期遵医嘱用香砂养胃丸调养。此药孕妇同样忌用。

  胃热、恶心

  如果是因为胃动力不足引起的食物排空不畅、食物停滞,并伴有胃灼热、打嗝、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满等消化道症状,可选用吗丁啉。原本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等,合并为动力不足,可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这两种药均应饭前30分钟服用,如服用一段时间(通常为两周)后消化道症状没有改善,应停服并就诊。老年人、儿童、哺乳期女性及孕妇应禁用。在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时还要注意,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会降低其功效,因此合用时应有间隔时间。如同时出现消化液缺乏、胃动力不足这两种情况,则可选用中药胃力康。该药具有活血、温胃功效,对寒凉、辛辣食物刺激引起的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但脾虚便溏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积食口臭

  如果是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出现食欲不好、嗳腐酸臭等症状,可选择健胃消食片。

  在此基础上若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稀软,应选择香砂枳术丸,但常感觉烧心、便秘、口苦者不适用。

  如果积食且伴有明显的腹胀、腹痛、便秘,喝四磨汤口服液能顺气降逆,消积止痛。但孕妇、肠梗阻、肠道肿瘤、消化道术后者应禁用四磨汤。小儿积食也是常见的问题。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常表现为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可选用小儿化食丸。若停食停乳后,孩子仍出现腹胀、呕吐、心烦、口渴、食欲不好,可选用清胃保安丸;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的孩子,可选用婴儿健脾散,但感冒时不宜服用。如果孩子饮食不规律,损伤了脾胃,出现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规律、厌食等症状,可选用健儿消食口服液。

  知道了对症选药,这以后再吃撑了,就知道有哪些药物可以吃。但具体什么时候吃,能吃多少,能不能叠加吃,能不能用热水吃,关于消化药的“吃”,需要注意的地方还不少。

  别都在饭后吃

  除了适应症状的区别,不同类别的助消化药物其实在服药时间上也有区别。其中,抑酸类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适合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此时吸收效果更为理想,往往能够达到最佳抑酸水平;消化酶类药物,多酶片、复方消化酶等,则适合进餐时服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多潘立酮)等,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叠加服用需慎重

  有不少人出现消化不良,会在药店自行购买药物,由于难以区分到底是哪种消化不良,往往购买多种,叠加服用,以为效果更好。

  从临床实际来看,患者适合哪些药物是根据其症状决定的。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举例来说,如果患者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服用抑酸类药物与促胃动力药物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叠加服用不能盲目,还是要咨询专业医师和药师。因为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也会对胃肠道形成刺激,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到医院就诊。

  促胃动力药物不适用儿童

  一般药物对于儿童剂量都有说明,如果没有,则应遵循医嘱服用。很多药物是无法用儿童进行试验的,因此也无法得到儿童用药剂量的相关数据,一般医生会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及病情需要等进行大致的计算以确定用药剂量,如成人用量的1/2、1/4等,有些药物还无法做到十分精准的用量,这类情况在医院中也存在。

  消化类药物种类繁多,儿童用药的选择一般根据病情决定。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有些消化类药物儿童未必适用,如促胃动力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在说明书中也规定达到一定年龄才可服用。

  益生菌类药物不宜和抗生素合用

  含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益生菌类药物可以产生消化酶,帮助消化,特别是可以产生乳糖酶,帮助牛奶中乳糖的消化。本产品可治疗由于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消化不良,另外肠道内的大量益生菌还可抑制肠内病原菌的繁殖和食物的发酵,可以减少肠内产生的气体,减轻腹胀,可以治疗由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类药物不能和抗生素合用,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其中的益生菌。

  服用多酶片后别吃酸

  有些人认为多酶片助消化,山楂等酸性食物也助消化,两样一起吃能加强功效。没想到,吃下去并没有什么效果。

  多酶片为酶制剂,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中活性较强,遇酸则可使其失去活力,大大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吃多酶片时要少吃酸性食物,最好是在吃饭时服用,使药物和食物充分混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酶的消化作用。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外层为普通糖衣,内层为肠溶片,进入胃后不被胃酸溶解,直至进入小肠接触到碱性的肠液后才溶解,使药物在小肠起直接作用,所以不宜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此外,服多酶片时要用温水送服,多酶片属于生物制剂,其中的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会凝固变性,70℃以上即失效。茶叶中的鞣酸可与药发生反应产生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还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也不宜用茶水送服。

上一篇:食物放进冰箱就没事了吗
下一篇:鸡蛋黄越黄越好吗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