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315_72370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警惕地下的疾病传染源

2018-03-15 22:50:00

  地铁是城市地下的“血管网”。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地铁给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其潜在的污染也给人群健康造成威胁。今年4月底,西安地铁1号线纺织城站一名女乘客突发昏厥,在网上引起热议,地铁内的空气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地铁环境密闭,人流集中,病菌也更容易传播,但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内的空气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盲区。

  人群拥挤、内部密闭、外部通风差

  地铁里,我们常见的情形是:由于人多,乘客们不得已贴在一起,周围人散发的脚臭味和汗味,让人感到呼吸困难,每站人来人往,使得扶手沾满汗渍,变得黏腻,摸着很不舒服。白领小李患有哮喘,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往返,单程通勤时间约一小时。地铁里人多,挤来挤去,空气憋闷,有时候会犯晕,必须中途下车休息一两次。

  地铁内部封闭,与外界空气交换只能通过车站出入口和有限的隧道风井来进行,当早晚高峰人流密度增大时,通风效果变得更差,空气质量也随之下降。地铁里空气不流通且不新鲜,人群密度大,人极易缺氧。每天坐地铁的乘客,若长期处于缺氧、污浊的空气环境,会影响肺功能,并对全身脏器造成影响。当室外空气雾霾严重时,地铁里空气更差,敏感人群受到刺激,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PM 2.5为地面16倍

  相关测试表明,地铁尤其是站台PM 2.5值平均为地面16倍,污染颗粒物复杂多样且无处不在。

  数据显示,地铁内人群拥挤,每分钟可产生500万个小颗粒,包括鞋底扬尘、掉落的皮屑、打喷嚏的飞沫以及衣服上的纤维等。地铁内主要有4类污染物:大量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释放出的化学污染物,如醛类、苯系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高度密集的人群会释放出大量异味和二氧化碳,并携带各种微生物病菌;列车钢轮常年与钢轨高温摩擦,产生的大量金属粉尘及颗粒物;车厢内长久滋生的细菌等生物污染物等。

  多种污染物时刻扩散、交换多种有害污染物夹杂在地铁空气中,时刻进行扩散和交换。高峰时段,人们挨得近,特别是夏季穿得少,难免会有接触,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汇集和流动,使肺结核、流感、皮肤病等疾病容易传播和扩散。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指出,地铁空气中飘浮大量的细微金属粉尘,可穿透包括肺、脑、肝、肾在内的主要人体器官。其中大量铁微粒进入人体器官后会在细胞中形成一种自由基,不仅危害人体的遗传机制,还会增加患癌几率。地铁中的霉菌威胁哮喘患者的健康,若乘地铁时间较长,需要中途休息。

  地铁运行时,扶手、拉手、座位上的细菌等微生物时刻被来往的乘客触摸、交换着,简单消毒不足以阻止微生物的传播。

  3招防范地铁空气污染

  首先要尽快制定地铁车站和车厢内环境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标准,改善地铁通风系统,定期更换地铁空调滤芯、滤网。

  其次,加强防范污染,增加地铁空气湿度。相关部门要实时监测并告知公众地铁内各类污染物数值。中日美学者在苏州进行的研究显示,增加地铁空气湿度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在平均50%~60%的空气湿度的基础上,每增加10%的湿度,就会降低9.8 微克/立方的PM2.5浓度。

  最后,佩戴防护口罩,躲避污染物。经常乘坐地铁的人,要佩戴防护口罩,比如N90、N95等系列。为躲避车轮和轨道摩擦产生的污染颗粒物,在地铁进出站时,尽可能远离站台,每次坐完地铁要认真洗手,注意清洗指间的缝隙、指甲沟等,以免残留污染物。

上一篇:怕得糖尿病,就要少吃盐
下一篇:羽绒服用水洗才对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