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612_91711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种植牙,种出老年生活的幸福之花

2019-06-12 22:57:00

  6年前的一天,老张掉落了一颗牙齿。一向节俭的他选择了安装相对便宜的活动假牙。但没过多长时间,假牙就不紧固了,老是在嘴里动来动去。坚持了大约3年时间,假牙旁边的几颗好牙竟然变得松动起来,没过多久就先后掉落。随着牙齿越掉越多,老张开始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原本128斤的体重下降到100斤出头。“好吃的都咬不动,稍微使点劲,就感觉旁边的牙齿要掉了;饭菜还要卡牙缝,让我吃不好也喝不好,吃饭就像是在遭罪。”老张连连叹气。

  活动假牙主要依靠钩子和基托板起固位稳定作用。太松,容易脱落;太紧,又会弄得牙槽骨很痛,还会拉松相邻好牙,甚至脱落。接受记者采访时,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科主任邓蔓菁教授介绍,缺牙老人可以选择种植牙来解决“吃饭”问题,通过高新技术“种”出来的牙齿,模拟真牙的结构、受力、作用原理,具备真牙外观和功能,这是活动假牙很难做到的。

  牙齿缺失有3种修复方式

  在我国65~74岁的老年人群中,86%的人有牙缺失,10%的人全口无牙。牙齿缺失不仅导致面部变形,还会造成咀嚼功能下降、发音问题等,如果缺失时间较长,则会引发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相邻牙齿移位、咬合关系错乱等问题,甚至引发全身性疾病。

  邓蔓菁教授介绍,目前牙齿缺失之后修复的方法有3种:活动假牙、烤瓷牙和种植牙。活动假牙也就是最常说的传统假牙,既然是活动的,稳固性自然较差,因此很难达到真牙的咀嚼效率;而且假牙容易腐蚀邻牙,或造成牙齿松动。烤瓷牙则属于不能随便拆卸的那一类,也叫固定假牙,是将缺牙两侧相邻的好牙进行磨改,作为基牙,然后在其上面套一个牙套,再将两侧连接起来,中间镶上假牙,像搭桥一样,所以被称为“烤瓷桥”,其最大的缺点是对真牙伤害太大,需要把本是健康的牙齿人为地磨小。而种植牙则是直接在牙槽部位种一个牙根,再给它戴上牙冠,完全模拟一颗牙齿的生理构造。

  种植牙安全可靠,吃得放心

  邓蔓菁教授介绍,种植牙可以像真牙一样扎根在患者的牙槽骨里,可以把口腔内的咀嚼压力通过牙根(种植体)传递到牙槽骨,能承受生理限度内的力量,咀嚼时能帮您找回真牙的舒适感,咀嚼效率比传统假牙大有提高,还能感知冷、热、酸、甜、香、辣。另外,种植牙不需要依附邻牙固定,其独立性、完整性较好,口腔内不仅没有异物感,患者容易忘掉假牙的存在,而且种植牙与相邻的牙齿存在着间隙,清洁时就和自然牙一样,便捷且耐用。种植牙的材料大致分为牙根材料和牙冠材料两部分。牙冠材料可以根据患者意愿灵活选择,但牙根材料则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常用的牙根材料主要是钛。钛的耐磨性、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磁性,无刺激,在体内稳定。除了用于种植牙,钛还广泛应用于人工骨及关节、心脏瓣膜、心脏起博器等。

  不得不说,从活动假牙到种植牙,绝对是科技对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的馈赠。从1965年,瑞典的Branemark教授种下第一颗钛金属种植体,经过50余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种植牙作为一种与天然牙功能、结构以及美观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复方式,已经成为口腔医学界和缺牙患者的首选。特别是近十年来,种植牙发展迅猛,在计算机辅助下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手术的快速、精准、微创。对于全口牙齿缺失的老年患者,种植牙技术能帮助他们实现当日手术、当日戴牙、当日进食的梦想。

  种植牙同样需要保养

  同我们自己的牙齿一样,种植牙也会患病,它同样会面临细菌、病毒的破坏与受力时的损伤,如发生种植牙周围炎。这会直接影响种植牙的使用寿命。所以,邓蔓菁教授提醒,种植牙的术后护理和日常保养也尤为重要。

  老年人在种植牙术后要严格遵从医嘱,如:术后24小时内进流食,不能刷牙以免刺激伤口;拆线后的3~6个月内,注意保护人工牙根,待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后,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作用。种植牙成功后,还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调整个人生活和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给种植牙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如杜绝吸烟、不正确的牙签剔牙等容易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果种植体周围出现感染,要及时就医,对种植体进行特殊洁治及周围天然牙进行常规洁治。

  不过,邓蔓菁教授还提醒,种植牙固然好,但有以下状况的老人不适合做种植牙:1.全身健康状况不良者。2.严重的内分泌代谢障碍,如未受控制的糖尿病。3.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或白细胞性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等。4.心血管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5.长期服用特殊药物影响凝血或组织愈合能力者。6.严重的系统性免疫性疾病。7.过度嗜好烟酒、神经及精神疾患者。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杂志

上一篇:限制门急诊输液,您必须知道的真相
下一篇:肩周炎分期康复锻炼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