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血管“闹情绪”,身上多淤青

2022-03-22 14:04:00

  明明没有磕碰,却发现身上无缘无故青一块紫一块,这可能是血管在对你“发脾气”。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房颤动、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患者为了降低血栓形成或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加重的风险,通常会使用抗血栓形成药物。由于药物服用过量、患者自身因素、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自发性皮下淤青(即皮下出血),症状重时表现为大面积紫色的淤斑、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

  目前心血管疾病使用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起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是预防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进一步加重的基础药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抗血小板药物为心血病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会有少部分患者因药物而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淤青。而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患者,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或血栓进一步加重,需要抗凝治疗。抗凝药物主要抑制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凝血因子的作用,但如过量使用,也会引起出血而导致皮肤淤青。

  另外,患者若本身存在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血液病,也可出现自发性皮肤淤青等出血症状,但与服用抗血栓形成药物引起的皮肤淤青相比,还是存在许多不同。首先,血液病患者一般会在幼年或相对年轻的时候就出现症状,而心血管病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其次,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症状一般较重,可反复出血,多伴有多系统出血,如呕血、咯血、尿血、黑便、深部血肿等,而抗栓药物引起皮下淤青相对较轻,停药后可恢复;最后,普通的血常规、凝血因子检查即可对二者做出鉴别,血液病本身就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因子多是正常的。

  此外,还要对抗血栓形成药物导致的皮下淤青和普通磕碰出现的淤青相鉴别。外伤磕碰出现皮肤淤青,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且需较大的外力,才能使皮下血管损伤,引起淤斑形成;因服用抗栓药物导致的皮肤淤青,多为自发性或轻微磕碰即出现较大面积的淤青,停药后才能逐渐恢复。

  总之,服用抗栓药物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若出现皮肤淤青,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淤青的严重程度及使用药物的必要性,权衡利弊后决定处理方式。一般轻微的皮下出血可自行吸收,不需要停用抗栓药物,密切观察即可;若皮下淤青范围大或者合并其他系统出血,则需停用抗栓药物;若患者为多系统出血、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危机状况,在停用抗栓药物的基础上,还需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使用特定的拮抗药物等。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上一篇:降压方法,并不只有药物
下一篇:中年人尤需警惕“沉默”的心肌缺血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