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1104_32625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科技潮》杂志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办,1989年创刊,是集宣传科技政策,报道科技新星、介绍高新技术成果、分析科技动态、进行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科技月刊。

文章数
分享到:

信息化促进京郊现代化

2008-11-04 23:56:16

  农村信息化是首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2000年以来,持续不断地以重大科技项目引领京郊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北京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村信息化程度,并且打造了一支以乡土化为特征,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社会化为目标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培养新型农民 促进增收致富

  帮助农民转岗就业

  “我们村2006年人均收入是8700元,2007年人均收入是9200元。这与我们引进爱农信息驿站,不断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不无关联。”日前,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刁千营村党支部书记胡锦珀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介绍说,2005年底,延庆县第一个爱农信息驿站在刁千营村委会成立,不仅方便了村民缴电话费,手机、小灵通充值等服务,还方便了村民解决在种养殖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

  胡锦珀介绍,刁千营村只有860口人,耕地920亩,人均1亩多地。因此,提高村民转岗再就业的能力尤为迫切。有了爱农信息驿站后,充分利用驿站的优势,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通过培训电脑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达到独立操作电脑上网浏览信息,进而利用网络达到发布自家信息,同时使农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并更新思想观念。“目前,村里经过培训的年轻人,转岗就业变得容易了,工资也提高了。”

  2007年底,康庄镇成立了农民学校。胡锦珀说:“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一个班30人,在爱农信息驿站上课时,3个人用一台电脑。”原来,刁千营爱农信息驿站只有10台电脑,远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上课时使用。

  解决农产品外销难题

  磨盘柿是北京市房山区唯一性农产品,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栽培历史。张坊镇是房山区磨盘柿的主产区,也是张坊镇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种植面积2.3万亩,总株数达到45万株。2007年产量达到620万公斤,这一下子给销售带来了压力。主要原因一是全国柿子普遍丰产;二是磨盘柿往年70%销往东北地区,而当年该地区霜降后气温持续偏高,不利于磨盘柿储运,造成客商收购时间延迟;三是柿农信息不畅,缺乏市场分析,出现过度恐慌心理。

  为了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张坊镇爱农信息驿站及早做好准备,把张坊地区磨盘柿的品质、产量、价格及时在网上发布,充分发挥驿站在农村中的作用。收获季节,沧州客商、内蒙古赤峰客商纷至沓来,短短的十几天,200万公斤柿子售销一空!房山区种柿子的农民第一次感觉到网络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三合庄村的张大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多亏了爱农信息驿站及时发布信息,带来客户,才不至于使我家3万斤柿子烂在家里。”

  新农村建设依赖信息化

  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杨刚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让农民增收致富。信息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型平台。

  实施农村信息化战略靠谁来推动?事实是,农村信息化科技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杨刚表示,信息化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必然要求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信息服务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服务水平。因此,北京市科委自2007年初开始,着力打造了一支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

  依靠科技协调员

  解决“三农”难题

  当前,在由农村、农民、农业构成的“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和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只有培养出一大批新型农民,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是北京市科委大力建设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的初衷。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7028人。

  据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06年末,北京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61.91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460个。农村农业从业人员65.66万人,农业技术人员2.23万人。在农业从业人员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0.52%。有20.77%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另据统计,截至到2006年底,北京市以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1103个,入社农户26万户,占到全市从事一产农户总数的40%以上,覆盖面还在继续扩大。这表明,北京市农民组织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杨刚表示,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状况的重要标志,北京市科委建设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是提高京郊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关键,是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尝试,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位于房山区良乡镇的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旗下有着10万亩生产基地和2万农户的农企,而维系这个庞大生产体系的联结点是107名持证上岗的农村科技协调员。该公司采用“公司+科研+农业经纪人+农户+基地”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利用爱农信息驿站对种植户进行科技种植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种田水平,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该公司总经理刘长安表示:“不断加强农企的信息化建设,是我们迅速壮大的根本保障。”

  实践表明,在建设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过程中,通过爱农信息驿站与农村科技协调员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信息化武装协调员

  协调员服务新农村

  近两年,北京市各郊区县以农村信息化为载体,加大投入力度,以建设爱农信息驿站、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等为主要工作重点,加强农村科技需求信息收集和农业生产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上发布等方式,为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实用技术、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新品种及科技政策等信息。通过与农村科技服务港的工作对接,进一步强化了科技需求通道的作用。

  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农村科技服务港主任赵卫东告诉记者,给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后盾是农村科技服务港的工作主线。农村科技服务港从把握农村需求为着眼点,不断完善农村科技需求沟通渠道。通过科技需求热线(51501853/4/5/6)、农业语音呼叫系统(51503939)、爱农信息驿站、短信互动平台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了各类农村需求,建立了快速反应和全程跟踪的技术服务机制,同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需求-资源-服务”的闭环工作方法,提高了科技服务效率。截至目前,共收集到各类需求近1500余条,涉及到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包括市场需求、生产、生活技术需求,种养大户的个性需求等多内容信息。相关部门根据这些信息,组织以专家授课、田间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予以较好地解决。

  信息化是农村科技协调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北京市科委希望通过庞大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立起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夏季养生“三字经”
下一篇: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