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19_32630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科技潮》杂志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办,1989年创刊,是集宣传科技政策,报道科技新星、介绍高新技术成果、分析科技动态、进行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科技月刊。

文章数
分享到:

宇宙生命与外星智慧

2009-12-19 16:10:14

  形象各异的外星生物

  大脑袋,大眼睛,身材矮小,四肢已退化成众多的柔软触手,样子如章鱼一般古怪吓人……它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同时蛮不讲理,肆意屠杀,逼得人类节节败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人们难以抵挡狼狈溃逃之际,地球上的微生物却帮了人类的大忙——由于“火星人”与微生物从未打过交道,因此不堪侵袭,全军覆没,而一直与细菌和病毒共存共生的人类却安然无恙。这就是英国科幻先驱H.G.威尔斯在《世界之间的战争》(1898)中塑造的“火星人”形象。自此之后,凡是谈及外星生命的文章,往往会在题图处画上这样两个图形:火星上纵横交错的“运河”图像;以及,大眼睛的章鱼。

  时间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自科幻文学走进其热火朝天的“黄金时代”以来,科幻作家有关奇异生物的想象力似乎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各种产自地球本土或者来自外层空间的智能和非智能生物纷纷粉墨登场,登台出笼。

  事实上有些外星生命的形象和生存方式被科幻作家近乎迷恋地反复使用——

  比如寄生生物——在美国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来因的《傀儡主人》(1951)中,如“鼻涕虫”一般的外星智慧骑在人的肩头,肆意操纵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再比如类龙的怪兽——它们是史前恐龙形象与西方神话中“龙”(Dragon,严格来说与中国古代的“龙”不是一回事)的形象的结合,它们在美国科幻作家西蒙·德拉尼的《爱因斯坦交叉点》(1967)以及众多奇幻小说(Fantasy)中都充当过主角。

  昆虫之类的形象就更为普遍了,其中首推美国“新浪潮”科幻作家菲利普·法马尔的《恋人们》(1961)。在这部作品里,主人公爱上的就是一位由昆虫进化而来的智慧生物。

  甚至还蔓延到了植物。如果说约翰·温德汉姆在其《三尖树时代》(1951)中描写的三足植物对人的袭击还是出于一种本能性的应激反应,那么奥尔迪斯在其《温室》中所描写的植物们就开始拥有一定的智力了——作者除了描写了能寄生在人身上的智慧蘑菇,还描绘出众多的智慧植物:有拥有强有力大嘴以吞噬人类的植物,有能使红色橡胶从树枝垂到根部的植物,有伪装成树皮等待捕获猎物的植物……

  “严肃认真”与“不太严肃认真”的科幻作品

  科幻文学对各种外星生命垂青有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既然地球上的生物千奇百怪,色彩纷呈,那么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当中呢?那里的生命形式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应该能产生任何形态的生命。其次,由于原子辐射、环境污染以及DNA重组等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变异,即便是我们地球,难道不会出现一些基因突变的怪胎吗?

  就前一点而言,学界一直颇多争议,在宇宙生命科学家当中始终持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的生命相似,首先需要与地球相似的环境。这样一来,尽管星空无限,但真正符合这些条件的也许为数寥寥,人类似乎要永远地孤独下去了。

  但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有权力认为只有类地环境下的需氧碳基生命才是唯一的进化方向,大自然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造就出与地球生物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来,甚至是高等智能生命。

  如果持第二种观点,那么这种想象几乎就是没有任何边界的了。不过在比较严肃地进行创作的科幻作家笔下,怪兽形象往往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就拿《世界之间的战争》来说,威尔斯所构造的章鱼型“火星人”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893年,他就写过一部科普作品——《百万年的人》,探讨我们人类的未来。这是一部据进化论所写的科普小册子,推测百万年之后我们人类的形象——大脑袋,大眼睛,身材和手臂则十分瘦小……假如你阅读了这部《百万年的人》之后,再认真想想我们现在:整天不从事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终日坐在电脑前面以消耗视力为代价上网,真有点不寒而栗了。

  而这,正是《世界之间的战争》中“火星人”的雏形。

  毋庸置疑,也有很多科幻作品中的外星怪兽的形象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不过是产生于作家脑中的大胆臆想,仅仅是用来为情节服务的。科幻影视中的怪兽增多之后,这种明显可见的谬误就更多了——就拿科幻电影《哥斯拉》为例,实际上这种动物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此庞大的身躯,单是它的自重就会把自己压垮。

  更加严肃认真的思考

  生化专业出身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经极为认真地设想过六种生命形态,它们分别是: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

  这其中,所谓“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生命”,也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生命形式。阿西莫夫分析,前两种生命形式应该存在于高温星球,而后三种生命形式应该存在于低温星球。

  我们属于以蛋白质为主体的碳基生命,但科幻作家一直在大胆地设想由与碳同一族的硅所构成的硅基生命。还是1893年,还是威尔斯,写过一篇名为《可能的生物》的科普文章。文中认为可能存在这样的生物:它不是由碳而是由硅为主要物质所构成。这种以硅为主体构成的硅基生命可以直接吸收和摄取光能。基于此,科幻作家描绘出了这样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画面:我们这些碳基生命的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那么硅基生物的呼吸产物就应该是二氧化硅——这些硅基怪兽们每逢呼吸时都要喷出一把把的沙子!

  从生化角度对于外星生命的思考已足以让我们感喟良久了,而科幻作家从物理角度对外星生命的思考则走的更远——

  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奥德赛》(1968)中,就预测了人类今后进化的两个可能的链条:以无机形式存在的智慧和以能量形式存在的智慧。

  从物理角度对于外星生命的思考已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了,而科幻作家从天文角度对外星生命的思考则走的还要远——

  天文学家福雷德·霍伊耳在其创作于1957年的科幻精品《暗黑星云》中,描述了一个正在接近地球的暗黑星云。这块暗黑星云来到了太阳系后,引起了地球上的气候、海洋和地质变化。最后,暗黑星云完全遮盖了太阳,并产生出一种奇妙的电离活动——能够说明这种现象的假说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块暗黑星云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而且具有高度的智慧!

  这种想象简直离奇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但它的作者,福雷德·霍伊尔是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他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在1948年提出了“稳恒态宇宙模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等宇宙起源理论并列的宇宙模型之一。

  看来科学家的想象不但不输于科幻作家,而且往往会更为大胆,更加超前,因而也就更为离奇!

上一篇:人与自然 会飞的鼠
下一篇:健康购物 减少食物中的危险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