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810_32103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肾病综合症的营养治疗与配餐

2012-08-10 14:44:59

文/孙淑芝


肾病综合症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严重损伤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严重的合并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尿、严重水肿、血浆蛋白过低、血胆固醇过高、尿蛋白高达每日
10克以上的任何肾脏疾病,都可发生肾病综合症。临床可见每天尿蛋白最高可达20克以上,丢失的蛋白以白蛋白为主。血清总蛋白降低也以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球蛋白正常或稍高,血浆蛋白除了与尿蛋白有关外,也与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及肝脏合成蛋白及其他激素有关。但肾小球滤过膜严重损伤而丢失大量蛋白质,临床上称为低蛋白血症。而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呈正相关。另外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与低蛋白血症共存,出现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长期高脂血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梗的危险性。

营养治疗的目的

纠正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营养不良或贫血,控制高脂血症的发展,纠正水钠潴留,预防肾功能衰竭。

营养治疗原则

给予适量的优质蛋白及脂肪、高维生素、充足能量、低钠盐的营养治疗原则。因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传统的营养治疗原则,主张高蛋白质的营养治疗原则,每天可高达100~120克的供给量。但临床实践证明,当给予高能量供给约在3000千卡左右的时候,蛋白质供给在每天80左右的时候,发现白蛋白的合成可接近正常,蛋白质分解代谢下降,而使低蛋白血症得到改善,血脂下降,可达到正氮平衡。但如果能量供给不变,而增加蛋白质供给在每日100克以上,反而使蛋白质合成代谢下降,白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反而不利于低蛋白血症的纠正。尿蛋白反而增加,这就是强调高蛋白营养治疗而引起肾小球高过滤,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同时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而影响肾功能,所以,对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在每日每千克体重在0.8~1.0克之间,约在60~70克左右,接近正常蛋白质供给量。

蛋白质的食物选择及配餐

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十分必要,过去,我们已经反复强调对某些疾病的营养治疗强调蛋白质食物要择优限量,所谓优,就是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丰富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少的各种动物蛋白质或大豆蛋白,而对肾病综合症的病人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我们从营养治疗角度,供给蛋白质量不宜过高,也就是限量的前提下择优。对肾病综合症的蛋白质食物包括无污染的海产品、水产品的鱼虾、贝类、各种禽畜肉类、蛋乳、豆制品等进行配餐。

低脂、低胆固醇的选择与配餐

为了保证高能量的营养治疗原则,脂肪占能量的比例不宜过高,因为脂肪占能量的比例过高,势必导致高血脂的危险性增加,一般不可超过30%,除了蛋白质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的结构要考虑,而烹调用油也应尽量限制在每日25克以内。烹调时尽量少用油煎、油炸,尽量用一些健康食用油,富含ω-3丰富的食用油,有调节血脂作用。胆固醇应限制200毫克以内。

碳水化合物食物选择与配餐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是我们过去强调的五谷杂粮与薯类作为主要的食物选择,除了保证能量供给外,还有多种微量营养素,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氨的作用。对于一些重症病人,可以吃一些精细的米、面以利于消化吸收和利用,防止能量摄入不足,而加重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每天主食应保证在400克左右,合理分配在各餐次中。

维生素、矿物质及水的食物选择与配餐

应选择富含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菌藻类食物配餐,而对血脂、血压有调节作用的钙、镁、钾、钠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补充。

限制钠盐

每日盐控制在3~5克,视水肿、血压等情况采用低钠盐。

推荐的参考食谱

早餐:八宝粥,煮蛋,花卷,橄榄油拌茼蒿豆腐,盐1

加餐:蜂蜜益生菌酸奶

午餐:薏苡仁白米饭,番茄大虾1只,炝菠菜(盐1克),紫菜蛋花汤

下午加餐:烤紫薯,牛奶1

晚餐:牛肉,卖淀粉烩饼,淀粉100克,牛肉75克,油麦菜150克,低钠盐1

睡前加餐:香蕉100克。

                               

上一篇:人到老年也有必修课
下一篇:搓搓挠挠,赶走脚麻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