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0821_32108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甜饮料不仅致肥甚至会增加致癌风险

2013-08-21 10:22:13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在今年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疾病流行与预防——营养、锻炼与代谢新奥尔良年会”上宣布的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因喝甜饮料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8万。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以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环球疾病负担研究》相关数据以及涉及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年糖尿病研究报告为依据,推算出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因含糖饮料引发疾病的死亡率。结果发现,2010年全球有18.4万成人的死因与含糖饮料有关。其中,糖尿病占13.3万人、心脏病占4.4万人、癌症占6000人。而值得注意的是,7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而非发达国家。

  从地域来看,45岁以下墨西哥成人喝得最多,达到每天平均680毫升,而日本是甜饮料摄入最少的国家。按性别和年龄分析发现,45岁以下古巴男性喝甜饮料最多,每天超过5杯(约合1136毫升)。而65岁以上中国女性最少,每天不到1杯(约合227毫升)。

解读/鲁湾

世界各国一般把饮料分为含酒精饮料和不含酒精饮料。而不含酒精饮料又大致分为碳酸类饮料、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运动饮料、茶类饮料、乳饮料和咖啡饮料等。碳酸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如可乐、汽水等。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以及白糖、香料,有些还含有咖啡因。其他各种饮料大都含有各种添加剂和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饮料行业总产量已经从2000年的1490. 8万吨,迅猛增长到2011年的1. 2亿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0. 7%,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和第二产业的实际增速。我国是甜饮料的最大受害国之一。研究表明,甜饮料消费和肾结石及尿道结石风险显著相关。多喝甜饮料还会促进肥胖。一项对91249名女性追踪8年的调查发现,每天喝1听以上甜饮料的人,比每个月喝1听以下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会翻番。研究还显示,甜饮料和骨质密度降低之间有显著联系。甜饮料喝得多,骨折危险会增加。甜饮料还会增加体内尿酸,提升患痛风的风险。还有少数研究提示,甜饮料摄入量多,血压可能更高。而这几年,我国这几类疾病患者的增加和甜饮料的增加正好成正比。

很多人以为人造果糖被代谢为甘油三酯和脂肪组织,不会成为血糖的一部分。而事实上,血糖下降的主因在于果糖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也不会增强瘦素蛋白的产生,而这两者正是调节摄入食物多少的关键信号因子,这就是很多人摄入含有人造果糖的食品后总不觉得“饱”,仍然想吃的原因。很多研究揭示了食用果糖和增加食物摄取以及体重增加之间的关联。另外,果糖也被认为是提高体内甘油三酯含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所以,人造果糖会导致腹部脂肪的累积,也会导致胰岛素耐受性的增强和各种代谢综合征问题,更不要说与它直接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了。

有人说,喝不含糖、用甜味剂来增甜的“无糖”饮料就不会有问题了吧。以最常见的无糖可乐为例,虽然它没有糖,也几乎不含营养素,但含有妨碍营养素吸收的磷酸,以及颇有争议的甜味剂和大量焦糖色素。可见无糖饮料仍然对身体没好处,只是坏处略微小一点。

                                                         

上一篇:美国权威机构首度公布人类患癌风险自测题
下一篇: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