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821_56003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那些早殇于补益不当的唐宋名人

2017-08-21 09:54:00

  目前,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为了追求“长命百岁”或急于摆脱病痛,痴迷于保健品、补品、“神药”,不仅受到不法商人的蒙骗,耗尽钱财,还贻误了病情,伤害了身体。其实,补益不当反伤身害命的惨痛教训,早在唐宋时就在几位名人身上发生过。

  先说说大名鼎鼎的苏轼。公元1101年5月,苏轼结束7年岭外游官生涯,北归途中来到真州(今江苏镇江)。当时正值暑热湿盛,苏轼因为舟中热不堪耐,晚上露宿船头,加上饮冷过度,患上泄泻之疾,而且出现了胸膈作胀、高热不解、齿龈出血的症状。此时,苏轼却没有去看医生,而是自作主张,先是自制黄芪粥饵服,后“用人参、茯苓、麦冬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一个多月后,终因“上燥下寒,气不能支”,病情缠绵不愈,逝于常州。

  清代学者陆以湉在《冷庐医话·慎药》中谈及苏轼之死时指出,孟浪服药,误用冲剂,是导致其病症不治的原因。他分析说,苏轼因感受暑湿之邪,复又饮冷而致暴泻不止,此时用黄芪药不对症,有“闭门助邪”之虞。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才对症。而苏轼所患为邪热内蕴未清,此非气虚阴伤之病。加上苏轼后来又擅自服用人参、麦冬,岂不更贻误病机,火上浇油?清代文学家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里也谈及苏轼的卒死。他指出:苏轼因暑邪内伤胃腑,导致出现发热、烦渴、牙龈出血等症状,此时应随机应变,用甘露饮、犀角地黄汤等治疗,因为这些中药方具有清热凉血、化湿祛邪的功效。然而,苏轼却自恃谙知医道,只寄希望于饮用人参、茯苓、麦冬的煎剂温补,以致后来或因酸中毒、或因尿毒症、或因毒血症等休克死亡。

  再说说一对因痴迷于长生不老药而早夭的难兄难弟——元稹和韩愈。

  公元831年,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千古佳句的唐代大诗人元稹猝于武昌节度使任所,年仅52岁。据史料记载,元稹是因为炼秋石服秋石,而导致未老先逝的。秋石一药,见于宋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是人中白或盐的加工品。古代也有用童便、秋露水和石膏加工的秋石,有咸淡之分。秋石性味咸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降火、益肾养元的功能,主治骨蒸劳热、咳嗽吐血、遗精白浊、膏淋带下等症,外用可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疮疡等。秋石虽然能治病,但不可过量食用。元稹亲自动手炼制秋石,并过量食用,是想益肾养元,延年益寿。结果却不仅没有长生,反而刚刚年过半百,就因此丢失了性命。

  公元824年12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长安的家中逝世,终年57岁。据史料记载,韩愈是死于“风疾”,就是我们如今说的“中风”。究其死因,是由于他喜赌贪酒又好狎妓,导致时常感觉精力不济,就大量服用含有硫磺的丹石,因为硫磺具有补肾壮阳、益火生元的功效,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青睐。但他哪里知道,硫磺虽然含有硫、碲、碘、硒等微量元素,确实能够提升精力,还能治疗肾气不足导致的阳痿、尿频、腰膝冷弱、肾不纳气以及老年人虚寒冷秘等症。但它还含有二氧化砷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嗜食太过,就会引起元阳上亢,导致风疾发作,从而殒命。

  对于本想延年益寿却误入歧途的韩愈和元稹,元稹的好友白居易在《思归》一诗中也发出感叹:“退之(韩愈字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字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清代医学大家徐大椿曾经说过:“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苏轼、元稹、韩愈的暴死既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也给了人们一个警示:即使是再好的滋补品、补药,也要根据自己体质的特征,适当进补,才能延年益寿。反之,如果不分阴阳气血,不辨寒热虚实,滥用偏食,就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平衡,变生出其他疾病或引发急症,不但有害健康,还可能危及生命。

上一篇:防癌 从你的杯子开始!
下一篇:养生月报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