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122_69044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王越:中国“二维码创始人”的创业心路

2018-01-22 13:12:00

  近两年,全球掀起移动支付的浪潮,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人们只感觉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却不知二维码这个小小的图案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人称中国“二维码之父”的意锐创始人王越说,现在几乎没有人不懂二维码,但10年前,他跟人讲明白二维码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2002年,王越初次在日本接触到二维码,这种新发明瞬间让他觉得“ 想象空间很大” 。不久之后,他决定带着二维码回国创业。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智能手机,主流的手机甚至连摄像头都没有,王越从日本带回5个掌上电脑来模拟手机,他相信智能手机总有一天会到来。

  然而,在智能手机还未广泛普及,又遭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王越的公司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他形容那时自己是“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

  2014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王越的公司终于迎来转机,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该领域,进行二次创业,完成了自己和公司的华丽转身。

  “创业就该快乐地进行,困难则是验证快乐有多真实!” 2017年,王越已创业15周年。从辉煌到衰弱,再到绝处逢生,创业15年,王越经历了太多太多。

  回国创业“做炮灰也愿意”

  王越本科在黑龙江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大学一毕业就去了日本,从搬箱子做起,直到成为日本一家株式会社的技术总监。

  当时,王越在日本做一个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当时的医院看护系统在进行患者和药品的管理时需要引入二维码。这是王越第一次接触到二维码,王越记得当时的二维码技术一个模块售价就近8000元,非常昂贵,但随后王越就发现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却非常广泛。

  “二维码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它能解决人和物之间的信息识别,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王越敏锐地嗅到了二维码的商机,一想到手机二维码以后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就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经过15天的思考,他决定回国创业,“ 就算做炮灰我也愿意。”

  之后,王越离开了工作近三年的日本,回到北京创业。

  创业之初 因日本订单获第一桶金

  2002年7月,王越的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这是国内成立的首家专攻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公司。王越希望公司能“ 意气风发,锐于进取” 。

  中关村是电子创业的热土,王越看中了国内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更好的创业条件。

  创业的前两年困难重重。王越说,当时团队还是靠“ 坚持” 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到了2004年,王越才把创业团队真正建立起来。对于那时的创业环境,王越的合伙人调侃道,“我可以跟你喝一年西北风,不会比第一年过得更惨吧。”

  此后,王越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开发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制定中国移动条码应用规范。由于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直到2003年,意锐才得到第一个客户,赚了第一桶金。“这个说来挺有意思的。”有一次,王越去日本拜访一位创业前辈,向他请教经验。他向这位前辈讲述他正在做的事。对方听后很惊讶,王越提供的二维码工业引擎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出信息。对方于是提出与王越团队进行深度合作。王越对公司的技术不乏信心,“我们的技术是最棒的。”

  王越出售给对方一个二维码license(技术使用许可)可以卖到8000元,每笔订单常常是24万元,甚至72万元,对于初期创业的他们而言,回报是相当丰厚的,“ 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自信。”

  初露锋芒 参与创立二维码国标

  到了2005年,王越的团队已接近20人。此时,中国已非常关注二维码技术,王越带领团队经常到国家质监总局交流。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竞标时,王越团队很幸运地中标胜出,参与竞标的不乏高校、上市公司等强劲对手。

  2006年,王越的团队已经完成了两个重要项目:开发了中国的二维码新码制——汉信码,全程制定了中国移动手机条码二维码应用规范。不仅如此,意锐还开发出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2007年,汉信码成为国家标准,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生成与识读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王越的公司也获得中国自动识别行业2006年度特殊贡献奖。

  之后,王越又带领团队参与制定中国移动条码应用规范,“ 当时中国移动负责人说,还没有跟这么小的公司合作过,中国移动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很兴奋。” 做手机二维码应用是王越创业之初就看好的方向,王越说他当时非常高兴,他的团队也同样兴奋,“ 我们曾经说的事情实现了。”

  陷入低谷 硬撑6年曾开不出工资

  王越虽然一直在做二维码,但心一直在互联网上。2007年,王越的公司获得来自美国公司的第一笔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此时也正值中国手机进入3G时代,看到这样的商机,“我们开做出魔印(系列条码)平台、二维码平台”

  技术在国内领先,又有资金涌入,王越的二维码发家之路似乎已经走上正轨。然而,当时的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又逢2008年金融危机,外界的投资没法跟进,公司也就面临危机,“我们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有两三个月,工资都开不出来。” 投资人给的回复是不能继续投资,那时的王越感觉“ 像是重重地摔到了水泥地上” 。没有了投资,工资发不出来,王越只能到处找人借钱。

  2008年至2013年间,王越用尽办法推广二维码,奈何市场太小,意锐始终无法“冲出去”,辛苦创建的团队也逐渐流失。如今回过头来看,王越坦承当时步子迈得有点大也有些早,在安卓手机、苹果手机的真正大潮到来之前,早走了一步。

  “当时是非常痛苦的状态”。王越也陷入了迷茫,他分不清创业是帮朋友还是害朋友,公司的体量已不像从前那样,几万元都可以活一个月。不久之后,王越的几个合伙人就离开去了其他公司。这段艰难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4年,王越每一天都在寻找希望、寻找机会,每天都在想团队的薪酬怎么发下去。他不断找机会、找项目,周而复始,“我们也不断摸索如何在中国生存下来。”

  2013年,微信对二维码的推动让王越和团队兴奋不已,王越说,微信扫一扫与他们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推动了整个中国二维码的发展。随着微信的发展,公司把微信签到、二维码应用和大屏展示结合到一起,在展会上得到大家的喜爱,但并没有让公司的经营有大的改观。

  即使到了2014年,王越还在考虑,创业12个年头,公司可能小小辉煌过,但后来却不断衰弱。王越开始有些自我否定,他并不擅长创业,硬撑着创业对自己和团队都不公平。他曾考虑要把公司“结束掉”,但更多的是放不下,“我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坚持、硬挺、硬撑。”

  迎来转机 管得少了公司就盈利了

  不久之后,王越终于迎来了转机。当时有名朋友介绍王越去上海上课,这位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

  在课堂上,见到不同行业的创业者。王越突然发现,从回国创业到2014年,他对中国国情、市场和人了解得非常少,自己只是躲在一个所谓的象牙塔里“独孤求败” 。只认为自己的技术有多好,完全不顾及外界的发展和环境。在课程中,他接触到很多同学,与他们的交流,让他找到了自己。

  就在王越专心上课的这一年,公司竟然盈利了。要知道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公司连生存都是件非常吃力的事。王越在上课时花很多时间往返北京与上海,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公司工作和发展,“我反思了一下,原来并不是我管得太少了,而是平时我管得太多了。”2014年9月18日,王越写了一篇博文——《坚持12年,意锐一直在二维码行业》,细数了创业12年公司做过的产品、走过的路程。背景音乐是旋律高亢的《相信自己无限极》,正如歌名,这也是王越的自勉。

  当然,公司盈利与过去5年间,王越带领团队发力布局不同场景的二维码应用息息相关。特别是2013年前后,王越和团队一心扑到了移动支付领域。

  自我评价:“二维码支付是最安全的”

  2013年,微信开始推行二维码。2014年,移动支付开始流行,至此,意锐迎来了转机。王越和团队认为银行卡的虚拟化和无现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二维码技术的一个巨大发展机会,这个机会比之前所有二维码应用的机会都要大。”此时,3G、4G的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消弭了之前所有的瓶颈。

  王越迅速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二维码支付领域,布局在不同场景的二维码应用,结果在电影院市场拿下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合作伙伴接踵而至。

  有了更快的移动网络,“我们二维码性能和引擎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另外,我们跟金融行业不断交流,研发了一些金融二维码安全解决方案,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步伐越来越快。”

  2016年,意锐公司的产品成为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互联网支付公司首选的二维码支付设备,8个月内连续推出4款为微信支付专门定制的条码二维码支付工具。目前,意锐“小白盒” 在国内手机二维码支付领域已有60%的市场占有率。

  王越说,移动支付二维码是一个动态的机制,没有用户的账号是无法生成的。此外,移动支付还需要一层层的安全把关,“目前为止,这是最安全的体系。在线支付安全性比线下支付安全性高很多。”

  王越认为,二维码支付是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移动二维码支付未来会写进教科书里。在中国,我们不敢说是最早做二维码的,但我们100%是最早做手机二维码移动应用的。”

  二维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新生儿”,但是王越已经与二维码“朝夕相处”了15年。王越曾经说过,“从2002年创业第一天,手机二维码应用就是我的梦想。” 用15年完成一个梦想,这份毅力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上一篇:3D涂绘,玻璃窗花也灵动
下一篇:“学霸君”:助力个性化教育 帮普通学生逆袭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