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113_32852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导购》

《汽车导购》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5:00

国内汽车消费指导类杂志的领袖期刊,旨在为购车者提供最为详尽的购车资讯和最为理性的选车思路。

文章数
分享到:

新实用主义 试驾一汽大众新宝来

2009-11-13 22:41:32

  新宝来可以认为是一个巨人手上两把利剑中的一把,巨人挥舞的第一剑是朗逸,马上要挥下来的就是新宝来了。作为一汽-大众2008年的一款战略车型,厂家始终是保持谨慎态度的,这就像是对待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百般珍惜,倍加呵护。本来与朗逸同时亮相,却晚这个兄弟上市有四个月之久。

  看到新宝来,确实容易想到朗逸,这两款在北京车展上共同亮相的车型,从里到外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前脸,如果你紧盯着格栅不放,那你基本就要糊涂了。新宝来的进气格栅在型式上与朗逸几乎没有分别,就连格段的划分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新宝来的格栅更加简洁,镀铬金属的修饰也都只是做到了刚刚好,这与朗逸上的精雕细琢是截然不同的。

  前大灯应该是从前脸上区分两车最为明显的细节,新宝来的前大灯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狮眼造型,精巧别致而显得神采奕奕;朗逸的前大灯则是一种非常柔和的水滴造型,设计初衷不同,却同样起到了笑脸的效果。尾部的造型也是大不相同,新宝来微微上翘的尾端与朗逸的柔和收笔将两款车的市场定位表露无遗,很显然,新宝来尾部不经意的一点运动效果将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胃口。

  但无论如何,两款车修长的身材确实完全颠覆了宝来的上一代车型。老宝来4383mm、1742mm、1446mm的长、宽、高尺寸已经彻底被新宝来所取代,前者厚重而扎实的产品形象也将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事实上,新宝来的车身尺寸已经全面超越了上一代车型,这当然包括它的宽和高,而车长更是破天荒地一口气增加了157mm,轴距也比原来的2513mm加长了127mm,没有上车,你就可以对它的腿部空间了如指掌了。

  新宝来的内饰给人以明亮、清新、充满品味的设计感受,整体的浅色调更是注定了新宝来“宜商宜家”的轿车形象,而这种舒适感的流露并不仅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从材质的选择到精致的做工,新宝来将大众车高品质的产品形象全面继承下来。你可以看到仪表板上传统的黑色真皮装饰以及颇具质感的桃木饰材,这与大众的中高级轿车迈腾上的感觉如出一辙。座椅的舒适性也是无与伦比的,你可以用手明显地感觉到材质的精良,坐在上面身体也会有一种很自然的放松感,这对于长距离的驾驶是非常重要的。后排空间延续着这种舒适,它在双腿上的宽松享受与我们看到的加长的车身完全一致。车上的储物格也更加巧妙和实用,车门位置加大的储物槽让车内物品的存放灵活了许多。

  车内彰显高科技的配置也是随处可见,采自奥迪的第四代在线防盗系统,让新宝来几乎成为了中级车里最不容易被盗走的轿车。而带有MP3、CD和时尚型收音机功能的车载音响系统则更大地满足了音乐发烧友的各种需求,驾乘者无论在车内的哪个位置都能够享受到最佳的听觉体验。此外,新宝来的舒适型产品上还特别装备了定速巡航系统,这在同级别车型中也是不多见的。

  新宝来上同样使用了传统的1.6L和2.0L发动机,这与朗逸上使用的完全相同。有幸,我们体验到了两个排量的顶配车型,它们搭载的都是经典的Tiptronic6挡手自一体式变速器。这款变速器我们并不陌生,在大众近来推出的一些车型上也是在普遍使用,它在动力传递过程的舒适性以及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贡献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2.0L发动机的动力表现还算强劲,88kW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180N·m的最大扭矩完全可以点燃我们的驾驶热情。1.6L车型相对来说在动力性的表现上要稍弱一些,特别是在起步过程中,你很难体会到激情澎湃的推背感。但事实是这样的,大众的这款发动机属于典型的高转速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最佳表现都需要发动机达到较大的转速,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际的操作中,舍不舍得踩油门就成为了动力性表现好坏的关键。如果你想在1.6L车型上体验到不俗的驾驶快感,那就将油门狠狠地踩下去吧。

  在安全性方面,特别是对车内乘员的保护上,新宝来为车内乘员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所需的配置。除了我们熟悉的ABS、EBD、安全带报警等常规项目外,还特别采用了MASR发动机驱动防滑系统,它可以使新宝来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避免车轮打滑或方向失控,极大地提高了新宝来的主动安全性。同时,在对行人的保护上,新宝来有意在车前端保险杠上加装了泡沫缓冲材料,使之在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时,能更有效地对所撞行人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对行人的伤害程度,这一设计也体现了大众汽车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心存志远 试驾长安志翔
下一篇:年轻贵族 深度测试英菲尼迪M35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