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327_91166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导购》

《汽车导购》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5:00

国内汽车消费指导类杂志的领袖期刊,旨在为购车者提供最为详尽的购车资讯和最为理性的选车思路。

文章数
分享到:

天生是焦点 试驾全新一代福特福克斯

2019-03-27 23:30:00

  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长安福特在国内推出了第二代的福克斯车型,在当年两厢车还是可以彰显个性,年轻的市场阶段,其TVC广告里的一句广告词,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生是焦点,左右你视线”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全新一代福克斯在国内上市,而现在的汽车市场相比之前也愈发成熟,两厢车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家庭所接受,甚至和传统的三厢车一样,被SUV车型的市场表现所超越。

  我们都知道,福克斯是福特在欧洲的部门所研发的车辆,紧绷的悬架反馈加上合适的转向手感,一度超越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大众高尔夫,成为国内媒体最为推崇的欧洲操控代表。而如今,随着厂商战略的调整,福克斯也是一款全球车,需要照顾更多不同市场的口味,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台全新的福克斯,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用关键词来概括上一代车型的设计语言,我想“马丁”这个词汇,可能是在所有车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了。诚然,无论是蒙迪欧,还是翼虎,亦或是福克斯,上一代车型统一的家族设计语言,是那个时代所有汽车厂商都十分热衷的一件事,但是不可避免带来的,就是所有的产品都有着“套娃”一般的面孔。

  不过好在,大家都发现了这样的设计语言带来的问题。而福特,让福克斯扛起了改变的大旗,全新的设计语言,使得这台福克斯看着就是路上的“焦点”,哪怕我们今天的这台测试车,并不是ST-line版本,但也一样出众。

  发动机盖上隆起的线条,与车身侧面的腰线,一同组成了全新一代福克斯的“特征线”,让大家过眼不忘。和早些年间部分车型,“生拉硬拽”的方法不同,无论是两厢车还是三厢车,全新福克斯的侧面线条都让人挑不出毛病。后门微微上翘的窗线,配合由尾灯延伸出的线条,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

  来到车内,全新的设计语言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上一代车型过分强调的前排分区,在全新一代福克斯上有了很好的改正。原先的仪表台侵入车内过多,加上前风挡的角度,使得前排驾驶者或乘客,为了获得一个不错的空间,必须将座椅向后调节,使得本就不充裕的后排,更加紧凑。

  而此次新车的处理,就显得好了很多。中控台分区分明,T字区最上层是SYNC 3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8英寸的悬浮式显示屏,下方则是娱乐系统的实体按钮。而空调出风口下部,则是传统的空调控制区,以及外接电源,点烟器和无线充电。

  而国内消费者最为关心的空间,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一代福克斯有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前排,虽然在数据上看,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得益于中控台侵入车内空间的减小,以及中控台造型的变化,使得前排位置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后排变化则更为明显,车顶造型的变化,使得后排头部空间不再局促,而地台也没有明显的拱起,使得后排同时乘坐三名乘客,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最后再来说说全新一代福克斯开起来怎么样?首先,就是逃不过的三缸。很多消费者将三缸发动机看的很重,甚至成为是否购车的首要判断因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在意,在整个试驾的最后阶段,我才想起全新一代福克斯是一款搭载三缸发动机的车型。

  并不是我有意的偏袒福克斯,如果仅从声音和震动这两项目的绝对值来看,在驾驶和乘坐中,是感受不到的。只有在冷启动或是怠速工况中,才能感受到三缸发动机独有的声线和震动。而这台发动机配合变速箱,表现也十分称职。仔细体验,你会发现这台发动机被工程师调教的十分顺畅,甚至没有一丝涡轮增压发动机常见的“突兀”感。而变速箱显然更愿意积极的升档,在行驶过程中,只要一收油,从仪表盘上就会明显地发现转速跌落的情况。

  在转向部分,福克斯以往给我们的感觉是“又重又准”,而全新一代福克斯则做出了改变,在坚持准确的操控同时,方向便轻了,大大减少了长时间驾驶时的疲劳感。而悬架部分,也是如此,悬架的压缩阻尼和回弹阻尼都十分合适,虽然少了一丝“厚重感”,但悬架的滤震和支撑还是十分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福克斯的刹车脚感,相比老款车型有了明显的变化。老款车型“一点就有”的欧系脚感,在全新一代车型上变成了和大多数日系车类似的“渐进式”。这一点算是“众口难调”吧,毕竟只要在保证刹车距离的情况下,脚感是可以慢慢适应的。

  确实,相比以前,全新一代福克斯可以说是更成熟了,为了坐在车中的家人,妥协了不少,但是骨子里的那份坚持,还在。

  本文来自《Autopie》

上一篇:永远年轻 试驾全新奥迪A6L
下一篇:来了老弟!雪佛兰科鲁泽售8.99-11.99万元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