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22_32837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与驾驶维修》

《汽车与驾驶维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创刊于1992年的《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媒体之一,也是最早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专业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保护更上一级——奔驰新安全技术介绍

2009-12-22 14:20:06


创新的“BrakingBag”可以让车辆在碰撞发生前尽可能的降低车速

  虽然安全驾驶必不可少,但是发生车辆碰撞目前还是无法避免,所以如何在车辆碰撞后,最大程度地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也是目前汽车厂商研究的课题,奔驰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久前奔驰汽车推出一款配备大量高新安全技术的概念车——ESF2009,这款车型是基于奔驰S400混合动力车型,全车上下装备有许许多多奔驰经多年研发而成的安全装备,其中有不少装备是在汽车上首次采用。

  在车身方面,奔驰ESF2009体结构由弹性钢梁打造而成,这项被称为“PRE-SAFEStructure”的技术通过使处于折叠状态的金属快速膨胀,来达到吸收冲击能量,减少对车内乘员伤害的作用。该项技术主要使用在ESF2009的四个车门上,折叠的金属板代替了普通车型上的防撞梁。碰撞发生时来车好比撞上了一个气球,所产生的冲击被吸收。


折叠的金属板可以吸收侧面碰撞所产生的冲击

  奔驰ESF2009在安全装置方面,最具创意是被称作“BrakingBag”的装置,翻译过来可以称作制动辅助气囊,而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气囊很相似。不同的是按照传统观念,安全气囊应该被安在车内,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而制动辅助气囊则安置在驾驶舱之外,隐藏在发动机舱底部。当隐藏在保险杠中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事故难以避免时,该气囊会迅速膨胀并接触地面,这时车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加大,获得了更大的摩擦力,这样能尽可能地降低碰撞发生时的车速。此外,它还可以将车身抬高80mm,以解决制动不畅而带来的“沉头”现象。由于该气囊的主要作用是让一辆车停下来,所以在设计强度上要比普通车内安全气囊大得多。


车内座椅拥有50mm的横向移动空间,从而减轻侧碰和侧安全气囊对乘客伤害

  对于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客的保护方面,奔驰ESF同样力争做到“滴水不漏”。除了标准的安全气囊保护系统外,奔驰ESF还配备了一种可移动的座椅,该座椅拥有50mm的横向移动空间,当Pre-Safe系统探测到侧面碰撞发生时,座椅会自动向内移动,从而减轻侧碰和侧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伤害,尽可能的为车内乘员留出更大的逃生空间。同时奔驰ESF为了防止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再发生互相碰撞而造成伤害,在左右座椅之间也设置有安全气囊。奔驰ESF甚至在安全带中都安装了安全气囊,据统计全车安全气囊数量达到20个。此外,这款车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贴合式座椅,以最大程度保证车内儿童在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安全。


左右座椅之间的安全气囊,可以防止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再发生互相碰撞


1全新的主动式LED前大灯全自动锁定车辆前方的人或相关目标物

  如果你觉得单纯由安全气囊“堆积”而成的安全性有些缺少技术含量,那么命名为“Partialmainbeam”的前大灯技术会让你感叹,奔驰从来不会在科技方面让人失望。前大灯除了拥有随动转向功能外,当车辆前方出现人或者相关目标物体时,全新的主动式LED前大灯将会自动锁定照明目标物,避免车主因为天色昏暗视线不良而忽略车头两侧的物体。而奔驰ESF车内装备的“InteractiveVehicleCommunication”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利用无限LAN技术以及5.9Hz的频率与500m之内的车辆进行信息交换。其交换信息的类别分为事故信息、路况信息等。可以想象如果未来车辆都装上这项通讯装备,当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拥堵或者某条道路行驶不畅时,这条信息可能在五分钟内就会被城区所有行驶车辆的车主所获知,从而避开拥堵路段。


车内装备的“InteractiveVehicleCommunication”技术可与500m之内的车辆进行信息交换

  不过如此多的安全装置,会造成碰撞的成本也相应增加,不仅仅是安全气囊收回需要花费不菲,车门内的折叠金属膨胀而造成的车门蒙皮顶起,也是无法复原的。但是有研究认为,碰撞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司机造成压力,迫使他们降低车速,减少发生事故的几率。不知道当你了解到这辆车碰撞后所需的巨额修复花费之后,还有没有勇气开着它驶出家门?

上一篇:又到长假来临时——超级DIY之车辆出行前后的检查
下一篇:由繁入简易——超级DIY之整理汽车行李厢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