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1001_32565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青年科学》

《青年科学》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2:00

《青年科学》杂志创办于1980年,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曾连续两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网络人格的异常心理

2008-10-01 13:41:16

  网络在影响人们的文化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选择的同时,在获取信息、联络通信、交友聊天、自我表观的同时,所暴露出的负面影响,开始引人担忧。德国慕尼黑的精神病教授赫格尔和科学家希曼公布了一项关于上网成瘾的网上调查报告,他们在1998年11月至 2000年3月期间调查了1000个人,在网上提出了49个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结论分析,至少有4.6% 的人已患有“上网成瘾症”,病人的平均年龄在28岁。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成瘾后的症状类似于酒瘾和毒瘾,患者变得孤僻,丧失时间感,作息无序,为达到上网的目的不惜采取欺骗、暴力、盗窃、自伤、他伤等手段。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引起了有某种特质的人的人格发生变异,形成病态人格。

  什么是网络人格变异

  人格一词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含义也有很多种,按照心理学的理解,人格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是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各个心理特征的综合。

  但当这个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它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也必然会随之变化。网络构筑了虚拟的“第二现实世界”,一切可感知的世界在网络上都可以模塑,长期生活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必然使现实社会中形成的人格特质发生变化,按照网络亚文化圈的行为模式去组织生活方式,规范行为,最终导致心理层面的模式化,形成网络化人格。

  具有网络人格的个体,在网上信息真伪难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长期角色错位,性别置换,谎报年龄,造成个体综合、抽象、思维等能力的降低,导致人的欲望、行为方式、交际方式和情感表露相应地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人格变异,网络人格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分裂型人格 网络角色错位、性别置换、谎报年龄、性格退缩、情绪冷漠,在网上以个体愉快为主,很少与人分享。

  ◎偏执型人格 网上初次相识就疯狂询问对方的情况,强认为好友,要对方的地址、电话号码等,持久而固定地固执自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

  ◎癔病型人格 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在欲望不能满足时,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网上聊天谈话不由自主,颠三倒四,文不对题。

  ◎反社会型人格 对一切事情都报有仇恨态度,网上攻击性行为增加,将网友视为敌人,伤害对方,事后缺乏内疚、负罪感,且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强迫型人格 不仅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而且强迫自己进入网络社会,只有在网上才能兴奋起来,视网络生活为自己的整个生活,但网上所做的一切又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做事不完善的感觉,表现死板。

  ◎依赖型人格 在网上的活动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必须在网友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活动,充满强烈的欲望但缺乏独立自主的行为。

  ◎自恋型人格 在网络活动中,过分地自我关心、自夸自尊、缺乏合作性,爱想入非非、沉湎于幻想中,不能替别人着想、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引起网络人格变异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

  由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尤其是单位时间内的持续上网增加,使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情绪亢奋。网络人格变异者在努力追求维持或恢复愉快情感而终止或避免不愉快情感时,必须靠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来体验快乐的高峰情感。

  ◎社会环境因素

  网络人格的不稳定性,相应地影响到网络痴迷者的思维模式。比如,一个高级程序员在编程时,搞出一些病毒,有时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破坏电脑程序的心理要求,并不一定是为了从中获得什么直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网络人格变形扭曲的情形之一,在破坏行为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也迫使一些人躲到这个虚拟世界中来。从网上得到的快乐和满足,使他们感到仿佛自己能驾驭世界,暂时回避了现实社会中的忧愁和烦恼。

  ◎个性心理因素

  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者的研究显示,网络人格变异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网络人格变异的心理特征

  网络人格变异者的意识是清醒的,认知能力也保持完整。它是在智力活动无明显缺损的情况下,出现情感反应与行为活动的明显障碍,其情感反应为“情感冷漠症”,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变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包括亲人)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某高校的一位大四男学生,在网吧里面对声泪俱下的母亲,仍手拿鼠标,眼盯屏幕,无动于衷,而母亲对眼前这个已连续七天呆在网吧里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儿子也毫无办法。

  网上的生活缺乏真正的压力,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犹如进入一个永远的避风港,在那里其行为只由自己的需要来决定,从不考虑他人或社会的需要,这种人格的人往往把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误,缺乏责任心和道德感。

  由于网络上空间距离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从中实现理想中的自我,这种在传统心理环境中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可形成心理定式,客观上形成对这种心理环境的依赖,最初只是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只有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正常。

  几乎所有的网络人格变异者,都不会主动地提出自己有问题,要求得到解决,对他们来说,“解决”意味着快乐的消失,意味着被网络世界拒绝,那将是十分痛苦的事。

  由于网络上的行为没有相互见面的直观感受,以致于在理智上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活动应该如何,而实际上却办不到,长期处于心理发展不协调,心理活动紊乱不安状态。他们很难用心去体会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和自己造成的痛苦和不安。

  对网络人格变异的矫正

  由于具有变异性网络人格的人缺乏相应的自我认知和积极改变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良性相助的环境力量较弱,纠正起来相当困难,这尤如戒毒一样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除非采取强制性手段,所以目前就如何矫正网络变异人格,仍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认识。首先,要提高这些人的认知领悟能力,让他们对导致自己上网入迷的苦恼事件和行为有所认识,抓住问题的关键一件一件地讨论和领悟,帮助他们生活在“此时此地”的现实中,通过体验而获益是促进改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次,尽可能地配合家属为他们制定出新的适当的生活方式。对不同变异人格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反社会型人格采取操作性行为控制疗法、厌恶疗法,分裂型人格采取社交训练和兴趣培养法等。最后,具体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扩大交友面,把对网络的依赖转移到新的兴趣上,多参加集体活动,会有助于人格重塑。

上一篇:神奇背后皆有道理
下一篇:先软后硬--“豆腐石”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