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023_88612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申遗】古蜀文明遗址:天府的第一缕晨光

2018-10-23 08:13:00

古蜀文明遗址是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东亚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突出代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有别于中原文明的一种独特的文明体系。作为世界上大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类古代文明演进历史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它足以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媲美。

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保护区全景

功能分区鲜明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郊,遗址以三星堆古城为核心,是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的古蜀国都城遗址。古城以高大的土筑城墙为界,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外城墙均仅存东、西、南三面,北部城墙可能已被鸭子河水冲毁。

马牧河从古城中央穿过,将古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北中央是名为西泉梁子和月亮湾的两处高地,高地土包上分布有严整宏伟的大型建筑基址,基址规模可观,建筑基址周边还发现有埋藏玉石礼仪用器和铜石复合装饰品等的坑穴。城南正中是三面被马牧河包围的高地,这里原有三座隆起于地表、形似星星的土包,“三星堆”的名字即由此而来,三星堆土梁的西南侧就是两座埋藏着大量铜神像、铜人像、铜神树、铜和金杖等具有浓郁宗教色彩器物的器物坑。

↑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景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展示的灰坑出土物

由此可见,马牧河北岸为宫殿区所在,南岸为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将宫殿和日常生活区安排在城北,而将敬事神祇等祭祀宗教活动安排在城南,二者之间以一条自然河相分隔,这种都城结构从三星堆开始,一直延续到金沙遗址甚至战国时期的成都城,成为四川盆地具有独特性和延续性的文化传统。

除宫殿区和祭祀区之外,三星堆遗址还包含有日常生活的居民区和成片分布的墓葬区。

大量珍贵文物

两座掩埋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器物坑是三星堆遗址最具特色的遗存,于1986年发现清理。器物坑出土文物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一号器物坑出土器物约420件,二号器物坑出土器物达到1300件。

↑三星堆遗址出图的金面罩人头像

↑金沙遗址象牙坑堆积情况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巨大,种类主要有礼器、工具、饰件三大类。礼器主要有戈形器、斧形器、钺形器、璧形器和琮等。戈形器和斧形器的数量最多,形态多样,且有不见于其他文化的“璋形圭”和“牙璋”。此外,仿照玉璧形器制作的石璧形器数量也较大。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器数量可观、造型奇特,可分为铜造像和铜容器两大类,其中以铜造像最为独特。人物铜像在青铜造像中比例最大,有巨大的尖耳凸目神面像,有与真人大小相近的可能为巫师的立像和头像,有少许小型普通人像,此外还有大量眼睛和眼珠,可能是固定在神庙中墙壁上的具有某种特别意义的装饰。动物形铜像有龙、蛇、鸟、虎的形象以及兽面像等,其中鸟的形象尤其普遍。植物有高大的铜树两株,另有小铜树及零散的花朵和树叶。建筑铜像即“铜神坛”和一些屋顶形的铜构件。铜容器数量最多的是尊和罍,此外有少许瓿、盘等,其中尊在三星堆被视为沟通人神的一个重要的中介。

古蜀历史的物证: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金沙村与黄忠村之间,面积约11公顷。公元前13世纪,三星堆古城发生重要变故、遭到废弃,与此同时,相隔40千米的金沙遗址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有大型宫殿建筑和神庙的大型城邑。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城墙,但在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同时期如此规模的大型遗址,金沙古城应为继三星堆古城之后成都平原及其周围地区的中心都城。

金沙遗址城市的功能布局延续了三星堆古城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器物坑和器物堆发掘和采集到黄金器200余件、青铜器1200余件、玉器2000余件、石器1000余件,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象牙、猪獠牙、鹿角等。

金沙遗址兴起于三星堆遗址废弃之时,其城市布局、遗址内出土器物的造型和风格都延续自三星堆遗址。此外,出土文物显示两个遗址所表现出的宗教崇拜极为相似。金沙村遗址应为三星堆古城衰落和废弃后,部分来自三星堆的人群在成都附近修建的又一个大型中心都城的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作为两座相继的古蜀国都城遗址,是古蜀国文明的杰出见证。

↑“ 三合花园”大型建筑基址发掘场景

多文明融合的范本

记载古蜀国历史的文献留存很少。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以其独特而有延续性的城市布局,规模庞大的宫殿群和祭祀场所,精美而奇特的玉石器、青铜器、金器及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完整而真实地展现了淹没于历史传说中神秘的古蜀文明,是古蜀国青铜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古蜀文明遗址是古蜀人适应和利用成都平原这一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对来自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可能源于其他区域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再创造所形成的独特的青铜文明,是多种文明与本土文明交融整合的范本。目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中没有一个像古蜀文明遗址一样突出地表达了区域传统与文化交流,古蜀文明遗址在世界遗产中具有独特性。

相关链接

申遗追踪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古蜀国遗址”名列其中。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在开展更新工作期间,四川省文物局按照通知要求指导相关地方政府修改完善申遗文本。2012年3月,四川省文物局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对“古蜀国遗址”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合格后,将申报材料报送国家文物局。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古蜀文明遗址”列入其中。201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提出开展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遴选工作,四川省文物局即组织相关地方政府再次修改完善申遗文本,准备申遗材料。2014年3月,四川省文物局将申遗材料、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支持意见报送国家文物局,参加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遴选。(四川省文物局何振华提供)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龙虎山-龟峰:丹霞天成藏道韵
下一篇:【声音】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与公众间架设跨时空桥梁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