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122_89518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茉莉花遇上中国茶:东西方交流史上的千年邂逅

2018-11-22 08:26:00

花从西来

茉莉花的原产地可能在遥远的波斯湾地区,然后向西传播到小亚细亚和东欧,在东罗马帝国的文献中,可以见到茉莉花的身影;向东则传播到南亚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并最终抵达古代中国。

茉莉花如何来到中国,至今仍有争论。我国最早关于茉莉花的记述,来自晋朝嵇含(公元262年—306年)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引用西汉陆贾(约前240年—前170年)的《南越行纪》的一段话,里面说南越境内五谷无味,百花不香,但茉莉花却特别芳香,是因为它从别国移植而来。以陆贾的生卒年推断,茉莉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经超过了两千年。

《南方草木状》还记载:“指甲花,其树高五六尺,枝条柔弱,叶如嫩榆,与耶悉若、末利花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胡人自大秦国移植于南海。”“大秦”是我国古代对于西方强盛的罗马帝国的称呼,“末利花”也就是茉莉花。

从茉莉花的发源地角度看,说我国的茉莉花最初来自于罗马帝国,好像有些舍近求远的地理问题,毕竟波斯湾比罗马帝国所处的欧洲和小亚细亚要更近。日本学者考证,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胡人从西方国家带来了茉莉,并首先在广东种植。

茉莉花是亚热带植物,畏寒惧冷,因此不可能通过陆路从西域来,只能是从海上舶来,传播中的移植方式也许如宋朝张邦基所记:“以陶盎种之,转海而来。”关于茉莉花从哪里经海路传到中国,就有了不同的说法,除了“大秦说”之外,还有“印度说”。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就持有这样的观点,比如宋郑域《郑松窗诗话》记载:“风韵传天竺,随经入汉京,香飘山麝馥,露染雪衣轻。”天竺指印度,汉京指长安,意思是茉莉随印度佛经传来的。明朝李时珍则有“波斯说”,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末利原出波斯移植南海,今滇广人栽莳之。”

↑1000多年前的福州乌山天香台就是茉莉满园之山

香入八闽

其实茉莉花从哪里启程来到中国,倒也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问题是茉莉花为何会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特别是福州广为种植?

在古代,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元素和文化元素。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发源于先秦时代,在春秋战国逐渐成形。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古代中国从陆路和海路上都与世界其他地方有了更为频繁的联系,有两种事物携手进入了中土,它们就是各种异域香物(由于香料现在多指食物佐料,因此本文用香物来指代非食物用途的香料),以及佛教。

虽然中国本土也有一些香物,但显然异国他乡的奇香更胜一筹,这些香物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海船运送到中国。佛教在汉代进入中国,对于香文化也有极大的推动。佛教信徒一般用洁白香气浓郁的花供养佛,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在祗园精舍的茉莉园里传经,而且香王、香象都是菩萨的称号。佛教和印度文化给中国的寺庙带来了大量的新香物,加强和丰富了中国古老的焚香传统。

香气飘来,我们该回到茉莉花了。茉莉花的种植和养护并不容易,如果原产波斯湾的茉莉花真的是印度中间商带来中国,那么他们应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看中了茉莉花的香气,一小朵茉莉花开放的时候,满屋子都弥漫着清新的香味,这足以让古代人为之痴迷。而且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茉莉花又是佛教圣花,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在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一带,仍有把茉莉花环供奉于佛像前的佛教习俗。

↑茉莉献于佛前

福州应该是最早引种茉莉花的中国地区之一。因为早在西汉时期,福州就是“东治港”,重要的海路节点,也是番外小国通过海路进贡的重要一站。

福州茉莉花最早种在福州长乐、闽侯一带。茉莉花自汉代进入中国后,经过人们寻找合适种植地点的漫长探索后,到了宋代,福州成为当时中国最适合种植茉莉花的地方。

所以北宋福州人陈傅在《瓯冶遗事》中谈到福州的特产时,曾自豪地说:“果有荔枝,花有茉莉,天下未有。”

茶自东生

茉莉花在中国扎根并被精心种植的时期,也正是茶在中国迅速成为时尚的时期。

茶本质上是树叶或树叶的嫩芽,最早是被人当作药物来认识的。后来人们很快就发现,茶叶的价值并不只是一种药物,饮茶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享受乃至精神享受。早在汉朝就有喝茶和买茶的记载,说明茶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生活中的日用饮料。

最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是南方的山地和丘陵,从云贵高原延伸到闽浙群山,逐渐遍布茶园。福建是最早种植茶叶的地区之一,在唐代,方山露芽、鼓山柏岩茶都是贡茶品种,说明质量上乘。

从汉朝到宋朝,大约千年的时间,茉莉花与茶在福建这方水土比肩而生长,茶园在半山腰延伸,与山下溪流沙洲上的茉莉花园彼此对望。不论是世俗社会还是佛门圣地,花与茶都登堂入室,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花和茶之间,就不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茉莉精油提取采用最古老的冷脂吸法

花香入茶

北宋著名书法家、茶学家蔡襄曾任福建转运使,在福州期间十分喜爱这里的茉莉花,并在《茶录》中记载了以茶吸取香气来制茶的事情。

蔡襄的记述正是北宋时期茉莉花与茶开始结合的例证之一。在香文化的影响下,北宋初年,民间就已经在用珍菜香草改进茶叶香气,但这些还不能称为花茶,至多是花茶的雏形,因为茶叶没有经过鲜花的窨制,其品质还没有出现质变。到了南宋时期,古人对花茶的记述逐渐增多,制茶方法也逐渐成熟。文人雅士开始用茉莉花来窨制茶叶,生产出来的花茶,同时满足自己对于花香和茶味的享受。

↑福州太守蔡襄所作《茶录》与苔泉

到了明朝时期,茉莉花茶窨制技术得到较大发展。史书明确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州产茉莉花茶,说明茉莉花茶已经不仅仅由少数上流人士“孤芳自赏”,而是成为一种可以批量制作的商品。

↑1880年的鼓山茶园梯田

茶香西渐

当欧洲人品尝到中国茶的清香味道后,他们就欲罢不能了。欧洲对茶的喜好,使得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商品。

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到18世纪后期,茶叶已经成为英国工人阶级新的饮食习惯中的主要食品之一;到19世纪后期,英国劳动者阶层一般要花费其食物总开支的10%在茶叶和糖的消费方面,相比之下,肉的支出为12%,啤酒的支出仅为2.5%。对收入非常有限的英国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食谱。

↑正在品尝茉莉花茶的国际友人

如果从茉莉花茶在宋朝的初现算起,它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就算是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在明朝臻于成熟算起,至今也有400年的历史。纵观历史,茉莉花这个标准的外来物种,经过在古代中国长达千年的演变,先是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本地品种,进而与本地的茶“亲密接触”,化作无形却又弥漫世间的香气,融入到片片茶叶之中,变成一杯杯醇香的茉莉花茶,浸入到中国人的身体中,幻化为中国文化的一分子。又因制作之复杂和保密之严格,一直未让欧洲人得其技巧,于是茉莉花茶成为福州人、福建人乃至中国人的一张浪漫的名片,代代相传。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保护大遗址
下一篇:龙虎山-龟峰:丹霞天成藏道韵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