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1202_55631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在联合国看美国大选

2016-12-02 15:38:06

对于特朗普未来执政,我也乐观地认为不会出现大脱轨。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且,特朗普是一个有着抱团家庭的聪明人。

 

 

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美国大选,也没有在凌晨3:30和老妈还坐在沙发上紧盯屏幕上的选票。有人说,这是一场民粹主义的胜利,有人说这是极端保守主义的胜利,有人说应深刻反省美国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也有人说这将是美国政治的一场灾难。是的,美国第45任总统诞生了。我们不是预言家,但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解读。

被美国民主震撼

并非 Yes还是No的选择。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经历的第一场大选。2004年在印度。当时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由于经济表现抢眼,被广泛地认为稳操胜券。但大选结果扇了主流媒体和外交使团一个响亮的耳光,国大党上台。大家基本全军覆灭。那次,最深刻的教训,就是不要去预测大选。因为,我们所做的多数是基于二手材料的归纳。很容易,舆论和政治精英的言论就左右了普通人的看法。

这次美国大选,我有机会走出了接地气的第一步,与很多人攀谈,切身感受到美国社会观念的撕裂和求变的迫切愿望。但由于被问及的人群大多局限在出租司机、小商贩、服务生、大楼管理员,这很大程度决定了得到的答案:挺川普的居多。坦率地说,如果我的预测决定我的饭碗,我是不会做结论的。因为,我对这个社会了解的不够,深入的不够,接触的不够。猜他胜出,2分对他直言的好感,2分对选情的关注,另外6分是直觉加运气。美国大选,再次告诫我,永远不要预测大选。我们,更需要的是做好两手的准备。

如何看待美国民主。整个过程,我从不同角度被美国民主深深地震撼了。看了三场总统辩论,某些环节格调低到无底线,全无所谓“第一范本民主国家”的水准和内涵。美国媒体从2月到11月的疯癫与偏见,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跌破眼镜,看到了传媒与政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盘根错节的关系,看到波涛汹涌与暗流涌动的相辅相成,也看到媒体不进则退、失去操守的危机感。但这些均次之。早上散步时,我还无法用言语好好组织我的内心。

现在,一个词出现在脑海:弹性。美国民主制度的弹性,在这次大选中得到强有力的测试。特朗普昨晚的讲话说,“这不是一场选举,这更是一场运动”。在这次运动中,除了小摩擦,没有出现局势失控。这场选举,是普通老百姓诉求的胜利,不论你说政客是否利用并放大了社会矛盾,但它最终成功实现了底层诉求的上传。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的,是什么保障了在如此波云诡谲的选情中,最终顺利完成全部过程,并得出不受诟病和质疑的结果:是制度、是选民素质、是舆情通道还是政治家的成熟。因此,对于特朗普未来执政,我也乐观地认为不会出现大脱轨。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且,特朗普是一个有着抱团家庭的聪明人。

女性面临现实挑战

希拉里也是英雄。希拉里不是我的菜,抛去诚实,抛去品质,很不喜欢她咄咄逼人的架势。但她的不屈不挠,代表了新女性争取社会地位与平等的卓越努力。她有着榜样的力量,鼓舞着很多在职场中工作的女性,勇往直前。她的失败,绝不是性别平等理念的挫败。

但另一个方面,希拉里的竞选之路也暴露了当今女性面临的现实挑战。朴槿惠、默克尔、希拉里还有在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中折戟的数位女性候选人,她们的缺点总是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评论。如果换做男性,社会会更加宽容。这就是现实,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经常处于不公平的竞争起点。(不信,看看我们在孕龄为要孩子还是要位子的纠结;看看周围男女领导的比例)。同时,女性身体素质天生弱于男性,使我们在特别需要拼体力、拼脑力的时候,常常窘迫不堪,疲惫不堪。

更有趣地是,在不同的语境下,男人们时而喜欢女人柔弱,时而喜欢女人的刚强。但我们真的不是变形金刚。即便如此,我也始终认为,性别平等理念绝不是要让女人骑到男人的脖子上,而应该是对家庭角色的再认识,对社会关系的再认识。女强人不应成为一种价值观。

再谈工业化和长周期理念。美国选民关心的第一大问题是美国经济。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能够看出,通过减税留住美国企业、创造就业是关键词。直接的影响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但这治标不治本。开出的长期药方可能是再工业化。这将对全球价值链、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新兴国家、转型国家挑战更大。他所预见的是一场什么样的再工业化,是传统工业化的再包装,还是科技+工业的升级,亦或者是打破产业与行业壁垒的新业态,都值得我们放下对选情的回味,加以高度关注。

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我持谨慎悲观。从美、欧主要国家选举来看,随着各国内顾倾向加强和孤立主义思想抬头,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短期必然受挫。但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发展的脉络看,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环境保护等问题,全球治理机制的无力与低效问题,都到了需要深刻反思阶段。短期内,必然阵痛。但长远看,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多边治理机制的存在利大于弊。如同经济发展的起伏周期。全球化与多边主义,面临的不是存亡问题,而是转型问题。

这是一场没有输赢战斗,更是一场信息量爆棚的选举。

上一篇:飞机餐的历史
下一篇:外汇贷款“套牢”众多乌克兰人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