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1231_32248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药膳协会协办,是面向家庭的饮食生活类全彩月刊。

文章数
分享到:

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

2013-12-31 11:30:22

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

杨秉辉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保健品,顾名思义,是保护健康之物品。如今经济发展,生活改善,谁不希望健康长寿?商人们见到商机,于是保健品大行其道,甚至形成一种行业、一种产业链。在这条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中,营销是重点,其主要靠的是宣传。国家规定保健品只能说明其保健作用,不得提及对疾病的疗效,因为保健品并不能治病。但实际上众多的保健品都在宣传其对疾病的疗效,而且常常声称能治疗多种疾病。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我国民众,尤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的民众,普遍恐惧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心态给保健品的行销带来了机遇。商业宣传中保健品大多被宣传为“天然产品”、“无副作用”,这就暗合了民众的心理。我国民间常有些“秘方”,声称能治疗许多疾病,民众大多深信不疑。而现代保健品的宣传中还常加上“宫廷秘方”,或再加上已经“现代科学研究”的宫廷秘方等字样,则更易使不明就里的民众确信其治病功能。

如今,慢性病已经成了严重威胁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疾病,慢性病的治疗一是需要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二是一些病人常需服药治疗。慢性病恢复期长,许多疾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对此,一些民众并不理解,惧怕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而常不能遵从医嘱服药,这又给保健品商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宣传保健品可以治愈高血压、糖尿病。更有甚者,蓄意强调常用治疗药的“毒性”,恐吓群众,以促成其保健品的销售。

保健品大多确无明显副作用,这一点有关部门在审批时,是注意到的。保健品也或多或少地有益于健康,当然“效价比”大多是不适合的,即保健的效果有限,而价格昂贵。而且,保健品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绝无疗效,因为它们本不是治病的药。

我国的医疗保险已经有广泛的覆盖面,治疗常见病的药物大多可以纳入医保范围,至少也可以部分“报销”,而保健品则皆需自费购买,而且大多价格不菲。一些民众愿意应用保健品代替药品治病,自然是与保健品商人的蛊惑有关,但也是因为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所致。

其实,虽说“是药三分毒”,但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一个药品从研制成功到临床应用,一般需数年,甚至十多年的临床试验期。新药皆需先行动物试验,在确保无毒的情况下才进入人体试验,人体试验的第一关是观察它对人的毒性,然后才研究应用的剂量、与其他已有药物的比较等。这在西药中通常是极为严格的。中药则相对简单些,因中药材大多都已沿用多年。对于某些药品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医生应向病人说明,并告知防范之法,一旦发生,医生即应对是否继续应用该药作出判断,对病人而言是不必过分担心的。

除了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担心外,对于大量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常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某些如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他们会担心“抗药性”,不过,这种情况在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中并不存在。因为高血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如果一个药物不能长期服用的话,那么它就不能成为一个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这也就是当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满意后,可以减量维持而不需换药的道理。

药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生病了,治好病才能恢复健康,某些药物可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如果谨慎应用、遵医嘱应用,一般都是安全的。病人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因噎废食,不用药物治疗而去追求某些保健品的“无副作用”,最终会耽误疾病的治疗。

其实,保健品也非绝对“无副作用”。有些保健品也非人人吃得,如人参,虽是“大补之物”,但中医亦认为 “虚不受补”的人是吃不得的。还有些保健品中包含了某些药物,即使是中药,如果长期服用,也会增加肝脏、肾脏的负担,有的甚至产生毒性作用,这更是为应用保健品治病者所始料不及的了。

药是药,保健品是保健品,国家对这两类物品的管理是有区别的,甚至连宣传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服用保健品代替服药治病,不仅上当受骗,而且耽误了疾病的治疗,绝对是不利健康之事。

上一篇:南货店 时时念念
下一篇:老广东腊味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