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714_32793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我们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8:00

《我们爱科学》杂志创刊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少儿科普期刊,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我们爱科学》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创造灵感,启迪科学智慧,培养科学素质。

文章数
分享到:

山蛙死亡之谜

2014-07-14 14:50:09

山蛙死亡之谜

作者:辉 

 27990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国王峡谷国家公园里,几位科学家正在进行物种采集和研究工作。他们沿着溪流向峡谷深处走去。突然,他们看到溪流中有一些黄腿山蛙的尸体,而且越往前走,尸体越多。这一不寻常的现象令科学家大为吃惊。他们把一些黄腿山蛙的尸体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量黄腿山蛙的死亡呢?

 

神秘杀手曝光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国王峡谷国家公园里的黄腿山蛙死亡事件,并不是个案,世界很多地方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而且,死亡的不仅仅是青蛙,还有其他两栖类动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动物死亡呢?

1970年,一种神秘的传染病袭击了生活在墨西哥的火蜥蜴,令火蜥蜴大批死亡。在接下来的20年里,这种传染病先扩散至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最后在全世界蔓延。目前,这种传染病已经侵入54个国家,感染了500多个物种。这种传染病所到之处,池塘、泥沼中的青蛙和蟾蜍都会大量死亡。在中美洲的一些地区,已经有40%的两栖类动物因这种传染病而灭绝。

科学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这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竟然是一种真菌!这种真菌不是蘑菇之类的可食用真菌,而是那种能在游泳池里让人得癣病的真菌,科学家把它称为蛙壶菌。

造成国王峡谷国家公园里大量黄腿山蛙死亡的真凶,正是蛙壶菌。令人疑惑的是,蛙壶菌是一种无法在海水中存活的真菌,它是怎样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蛙壶菌的帮凶

1999年,蛙壶菌导致西班牙马德里附近的大量青蛙死亡,这是欧洲第一次出现蛙壶菌作案事件。之后,欧洲又发生了一些蛙壶菌致使大量两栖类动物死亡事件。

蛙壶菌是怎么来到欧洲的呢?科学家立即开始查找蛙壶菌的来源。在追查过程中,非洲爪蟾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科学家发现,蛙壶菌对非洲爪蟾的危害很小,大多数非洲爪蟾感染蛙壶菌后不会发病,而是变成了蛙壶菌的携带者。科学家认为,有可能是非洲爪蟾把蛙壶菌带到了欧洲,从而导致蛙壶菌在欧洲兴风作浪。可非洲爪蟾又是怎么来到欧洲的呢?

这要从非洲爪蟾的特殊功用——可帮助人类检验是否怀孕说起。非洲爪蟾原来只生活在非洲,因为它有验孕的特殊功用,所以被引入到世界各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们仍在世界很多地方发挥着验孕的作用。检验过程很简单,只需把被检女性的尿液注入雌非洲爪蟾体内,就能知道该女性是否怀孕。因为孕妇尿液中的孕激素,可以使雌非洲爪蟾的卵子迅速成熟,并在12小时之后排出。这种奇特的验孕方法现在已经被淘汰。

但因为繁殖速度快,非洲爪蛙并没有完全退出科研的舞台,科学家把它们作为实验动物养殖在实验室里。现在,非洲爪蟾依然在一些实验室中扮演着试验品的角色。一些非洲爪蟾侥幸逃出了实验室,把携带的蛙壶菌带到了当地的河流、池沼……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又有了令人不安的发现:蛙壶菌中最危险的菌株,是由两种原本并不危险的菌株结合生成的,而促成这两种菌株结合的是养殖蛙类的人。正是这些养蛙人,混养了多种蛙类,令原本没有机会接触的两种菌株得以结合。

真是没想到,帮助两栖类动物杀手蛙壶菌蔓延、肆虐的,竟然是人类。

 

寻找解决的方法

两栖类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因为人类的过失而大量消亡吗?到底怎样做才能阻止蛙壶菌的蔓延呢?

科学家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抗真菌剂来和蛙壶菌交锋。这种抗真菌剂相当于抗生素,抗生素杀灭的是细菌,而抗真菌剂杀灭的是真菌。在与蛙壶菌的对抗中,抗真菌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两面性,抗真菌剂在杀灭蛙壶菌的同时,对两栖类动物也产生了伤害。这就如同人类使用化疗方法治疗癌症一样,杀死人体内癌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带来了伤害。

现在,科学家正在寻找只消灭蛙壶菌,而对两栖类动物没有伤害的杀菌方法。他们想到了一些对抗蛙壶菌的方法,比如,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彻底清洁饲养两栖类动物的用具和水,或者把两栖类动物放在人工洞穴之内,让它们从根本上与蛙壶菌隔绝。但是,这些方法只能保护人工养殖的两栖类动物,那些在野外生存的两栖类动物要如何保护呢?

另外,蛙壶菌是一种隐秘的“乘客”,无处不在,难以被发现。它们分散在泥土里,树木的皮层中,甚至于鞋底上……所以,如何发现和控制它们,也成了科学家面临的又一难题。

 

刚刚开始的斗争

对于蛙壶菌,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消灭它们吗?

真菌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在环境高过一定的温度后无法繁殖,甚至会死亡,蛙壶菌也一样。当温度在28℃以上时,蛙壶菌就会失去活性。有些被感染的两栖类动物,在37℃的环境下会自动痊愈。那是不是可以用调节环境温度的方法来消灭蛙壶菌呢?

两栖类动物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不像恒温动物那样,可以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温度。所以说蛙壶菌可以隐藏在两栖类动物体内,并在合适的温度下出来兴风作浪。所以,用控制两栖类动物周围温度的方式来消灭蛙壶菌不太可行。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在容易感染蛙壶菌的两栖类动物中,有些个体对蛙壶菌产生了抗体。这给科学家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对那些产生抗体的两栖类动物进行研究,找出它们产生抗体的原因,进而找到抵抗蛙壶菌的方法。不过,目前这个想法仍处在研究阶段。

可以说,这场人类与蛙壶菌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动物园的寒假暖洋洋
下一篇:瓶子里的“黄金雨”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