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702_91846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一起来补冬

2019-07-02 18:30:00

作者:林嬿钊(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受访专家:毛炜(广东省中医药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寒地冻时节,对于酷爱舌尖上的享受的国人来说,最能温暖身体、慰藉心灵的,非美食莫属。

“补冬补嘴空”,用美食补冬最是惬意:或家人围坐一桌,砂锅咕噜作响,掀开锅盖,肉香氤氲;或三两知己对坐,一口黄铜锅,内燃红木炭,清汤翻滚,薄如纸张的羊肉蓄势待发;或一人一盅一食,用最妥帖的味道安放孤独的身影。

以美食补冬,来由已久。一来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补益精、气、神;二来中国传统上属于农耕经济,肉食贵少,冬闲季节,颗粒归仓,值得用珍贵的肉食来犒劳一年的辛苦。

但如果把“补冬”简单理解为多吃肉,就有些片面了。中医认为,血肉有情之品肥甘厚腻,虽能补益,但亦易损伤脾胃。若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难免补冬不成反遭殃。

那么,冬季进补,究竟该如何补呢?

让我们走近中医的世界,探寻冬季进补那些事儿,一起来补冬——

冬季补一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冬季进补的理念早已深植民心,而坊间一直以来亦都身体力行地“贯彻”着——天气一冷,市面上各种补益食材又进入了热销季,大小食肆纷纷推出各式滋补菜系。

顺天而为,冬令当补

世间万物,相生相合,此消彼长,正所谓“天道合一”也。

毛炜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井水,气温越高,井水反越是寒凉,盛夏热甚之际,井水甚至冰冷刺骨;而气温渐凉,井水却慢慢温热起来,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更会冒出热气。

中医亦甚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要跟自然界同气相求,同类相应。

春季伊始,草木萌芽,人就要顺应生发之气;及至冬季,植被凋零,气温渐降,万物趋于收藏状态,人体阳气亦会慢慢回敛体内。

而冬季进补,一方面可以增加身体能量和气血精液的积蓄,另一方面则能强基固本,让人体阳气藏纳得更好,以便来年更好地生发,让生命力更加旺盛。这就是“冬季进补正当时”的根由所在。

立冬、冬至,进补最佳

依照二十四节气,每年立冬之日至来年立春之时,是为冬季。

故而,冬季进补,从立冬起就可以拉开序幕了。民间对中医智慧领悟颇深,我国不少地区,在立冬日会置办特别丰盛的宴席来补养身体,犒劳家人,还发明了一个专有名词——补冬。

然而,林嬿钊教授认为,冬季最值得补的日子其实是冬至。因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日子,属于阴阳交接的时间点,自那天之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至夏至达顶峰,如此周而复始。冬至阳生,那天自然界的阳气藏得最深,能看到的表面阳气最少,最适合培阳固本,补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吸收。

错过了立冬和冬至怎么办?莫急!实际上,整个冬天都是进补的好时节,持续进补甚至比只在某一个时点进补效果更佳。至于进补频率,则视个体而定,一般推荐一周1~2次即可。

人人皆可补,食补非唯一

说到进补,很多人会担心能量过剩,反倒增加身体负担,特别是“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和肥胖人士,更是顾虑重重。

对此,毛炜教授说:“中医的辨证体系跟西医完全不同,任何人,只要符合中医的‘虚症’,都可以补。”林嬿钊教授则认为,生命是一个逐渐消耗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所有人都是适合进补的。即使是“四高”患者,只要控制总量,用对方法,适当进补不但无害,反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至于进补的方式,其实并不囿于食补,包括运动、顺应天时调整生活习惯等,也属进补的范畴。换言之,人人皆可补,食补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编辑:杨昕)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杂志

上一篇:进补前,辨明体质,调好脾胃
下一篇:李卫平:要运动,不要损伤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