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226_93492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冬之寒邪,从何而来

2019-12-26 12:12:00

本刊记者:毛舒婷

受访专家:邝秀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许洪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首届岭南中医名匠优秀医师)

冬天,主旋律是“寒”。数九寒冬,寒风凛冽,寒气满溢,人极易沾染寒邪。那么,寒邪究竟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有什么表现呢?

寒气,适可固体,过则成邪

暑往寒来,四季轮回,古代先民体察自然,总结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条件。

中医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人相应,六气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以大气和土地关系比喻六气跟人体的作用,其中说到,“寒”对大地和人体的作用是“寒以坚之”。

怎么理解呢?

冬天气温下降时,土性会变得凝聚,土壤较其他季节更为坚硬;对应于人体,则是寒冷使机体阳气内收,令内防更加坚固,为来年生发养精蓄锐。

但凡事过犹不及,寒气也一样,过甚就会成为致病的邪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寒甚则地裂”,人也一样,寒气过甚也会损害皮肤防御功能,损伤脏腑阳气,导致出现一系列疾病,这样的寒气谓之“寒邪”。

可见,寒气适可固体强身,过则成邪致病。

寒性病,得温则减,逢寒增剧

寒邪一旦成病,表现诸多,但也不外乎三个字:冷、僵、痛。

冷。寒邪属于阴邪,容易伤阳气。阳气就像是体内的小太阳,能温煦身体。以夫妻关系做比喻,如果夫妻二人势均力敌,三观一致,阴阳平衡,那么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如果家里妻子强势,丈夫受到打压,存在感变弱,此所谓阴盛阳衰,家庭里缺少阳刚之气,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身体亦如是。寒冬季节,当寒邪过甚,阳气就会受到遏制或损害,手脚缺乏阳气温煦,会变得冰冷,甚至长冻疮;阳气不足以温煦脏腑,则会脘腹冷痛、腰背发冷;脏腑阳气受损,不能温化水液,水液受阴凝集,则表现为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痰涕清稀等症状。

僵。人被冷风一激,毛孔闭合,汗毛竖立,身体会不由自主地缩起来。这就是寒的本性之一——收引。

收,指收缩;引,指牵引。寒邪侵犯人体时,肌肤腠理闭塞、毛窍收缩;经络、筋肉也会痉挛、收缩;经脉收引,脉象紧。

寒邪致僵,最典型的例子是落枕。姿势不当的情况下又着了凉,就容易落枕。落枕时,肩颈好像有一条筋在扯着,硬邦邦的,脖子活动不利,疼痛难忍。

痛。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是寒邪致病最典型的特征。

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全赖阳气的温煦推动。阴寒侵犯人体,阳气受损,气血缺少了温煦的动力,加之寒性凝滞,使血管收缩,气血运行不畅,常导致头、身和四肢关节疼痛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一句话简单甄别,即“得温则减,逢寒增剧”。

意思就是喜温恶寒,身体不舒服的地方喜欢暖的、怕冷的。比如胃痛,用热水袋敷一敷,痛感有所减轻;但用冰袋敷,则痛得更厉害。

只要病证符合“得温则减,逢寒增剧”,那么,基本可以判定,这是寒邪所致。

链接:是否寒性体质,看舌头便知

寒性体质的人大多怕冷,但单以此来判断体质寒热,可能有失偏颇。

比如,有的人“假热真寒”,虽表现为很严重的热症,事实上寒邪已深入骨髓;还有的人“半热半寒”,头面部易上火,下肢却冷冰冰的,如果一味清热,反会导致机体越来越寒凉,病情越来越糟糕。

其实,除外症状,舌头上也藏着重要的健康密码,体质差异亦可以从舌上现出端倪。譬如体寒之人,其舌象的特点是:淡白、湿润。

舌质:正常舌质是淡红色的。小朋友粉嫩的嘴唇颜色,就属于淡红。如果颜色较浅,则为淡白;舌质淡白,主阳虚寒证。如果虚寒冷凝,有血瘀,舌质还会变成偏紫、青紫或青色。

舌苔:正常舌苔应该是白而薄的。体寒之人,根据不同病症,舌苔颜色可为白、黄甚至灰黑,但舌质和舌苔都是湿润的。这是因为寒邪致体内阳虚,水湿运化乏力,以致过多留存体内,导致舌苔和舌质水分较多。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

上一篇:寒邪扩增,原因何在
下一篇:父母老糊涂?可能是『痴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