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119_93120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它清心润肺,正适合秋燥咳嗽的你

2019-11-19 22:17:00

  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气候干燥,人们容易感受燥邪而引起鼻咽、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正巧我路过小区的农贸市场,有一家售卖甘蔗汁的小摊,只见一台甘蔗榨汁机正在发出“隆、隆”的响声,摊主把一根紫皮甘蔗从后面插入,机器前方吐出了甘蔗渣,左边有一小口,流出了一杯杯蔗汁,这种现榨现卖的甘蔗汁吸引了众多的顾客,我也凑趣买上一杯。先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甘甜可口,润喉生津。

  甘蔗是人们喜食的水果,又称薯蔗、糖蔗,黄皮果蔗,据传原产于新几内亚、印度,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叫“柘”,汉代叫“蔗”,南朝时才称“甘蔗”。清明下种,秋分收获,霜降后尤宜,可藏土窖至次年春,其香味最佳。

  岭南出甘蔗,由来已久。东汉时杨孚《异物志》就记载:“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云。”甘蔗一节节,通常根甜梢淡,所以《世说新语》里有个典故,说名画家顾恺之“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不过按杨孚的记载,岭南的甘蔗从头甜到尾,都是佳境呢。

  甘蔗的表皮有紫色和绿色两种,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甘蔗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两种,果蔗是专供鲜食的甘蔗,吃时洗净去皮,露出美玉一般黄灿灿的颜色,嫩如少女一般的胴体,顿时感到口颊生津,而生啖最有滋有味,余味无穷,大快朵颐。这样的果蔗具有易撕、纤维少、糖分适中、茎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茎粗、节长、茎形美观等特点。糖蔗含糖量较高,是用来制糖的原料,一般不会用于市售鲜食。因为皮硬纤维粗,口感较差,只是在产区偶尔鲜食。

  甘蔗味美多汁,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赞美甘蔗。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著有《甘蔗》诗一首:“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苏老爷子在这首诗中感叹老境不佳,他贪婪如秋天的山崖,不待甘蔗成熟,就想把一排排青青的甘蔗生吞,其想象力丰富而浪漫。

  清代有位诗人曾赋《咏甘蔗》诗一首,前有序:“时客居桂中,其地盛产蔗,感其繁茂甘润,惠及众生。故咏之。”诗曰:“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说的是广袤绿阵的甘蔗林连在云雾边际,沐浴风雨中节节成长。甘甜蔗浆似玉露蕴含在青绿与紫红色泽的甘蔗中,沁人肺腑于哲人心中,赞扬甘蔗风雨造化,甘甜滋润的美好品质。

  现代诗人也步古人后尘,赋有《咏甘蔗》诗一首:“柘蔗原来是一家,寻根祖上在天涯。风来青翠追吟竹,秋去澄黄笑落花。蜜意甜情儿女爱,清心可口妇孺夸。老年生活堪佳境,啃到根时恐掉牙。”

  说的是甘蔗原名“柘”,后称“蔗”,原来都是一家,寻根溯源它的祖上远隔在天涯。风吹来青翠如玉追逐着那吟竹,秋深了一片澄黄嘲笑着那落花。它的甜情蜜意是儿女们最爱的,它的清心可口老少妇孺个个夸。诗人们常用它比喻老年的生活渐入佳境,但啃到最甜时恐怕要掉牙。 关于甘蔗还有一段传说:据《百官甘蔗》载:在百官的前江住着两兄弟,分家时弟弟只分到了一条绳子和一把锄头,另外的财产都被哥哥独吞了。弟弟在离江不远的沙地旁,搭了一间草棚,靠打短工度日。一天回家路上,看见一白发老太婆病倒在路上,他把老太婆背回家,用仅有的一点东西喂她,几天才让她醒过来。临走,老太婆嘱咐:不远的龙山洞里有许多宝贝,你尽可去取,但不得久留。说完,老太婆不见了。

  弟弟照老太婆所说去做,终于发现龙山山洞里藏着许多宝贝,金碧辉煌,但是弟弟不为财宝心动,心想再好的宝也不能吃,在这荒郊野地里用途也不大,还总有用完的时候,于是,他不选择宝贝而选择了一株活生生的苗,拿回家种在地里,秋后成熟,拿来吃,又脆又甜。养家糊口,日子越过越甜。这个给他带来不尽甜头的宝物就是甘蔗。

  甘蔗不仅供食用、榨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南北朝时的名医陶弘景记载甘蔗入药,说:“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如大竹,长丈余,取汁以为沙糖,甚益人。”而甘蔗在养生方面,咱们中国的用法也自有特色。潮州有民谚:“立冬食蔗,不会齿痛。”清代名医王孟英则将甘蔗妙用于热病后期。他有三条果汁“名方”:“天生白虎汤”西瓜汁,性较寒凉,火气大者宜饮用;“天生甘露饮”梨汁,中度上火兼有口渴最适合;“天生复脉汤”就是甘蔗汁了,用在火热减退之时,恢复人体津液效果最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症。

  《本草纲目》载:“蔗,气味甘,平,涩,无毒。止呕哕反胃,宽胸膈。”又说:“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素问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意。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蔗浆消渴解酒,自古称之。……按∶晁氏《客话》云∶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饴则热,水成汤则冷。此物性之异,医者可不知乎?”《名医别录》亦载其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大明一统志》言其:“利大小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

  古方集萃: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之。饮浆亦可。(《外台秘要》) 痰喘气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反胃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日日 细呷之。(《梅师方》) 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次。入姜汁更佳。(《肘后方》)

  眼暴赤肿,碜涩疼痛∶甘蔗汁二合,黄连半两,入铜器内慢火养浓, 去滓,点之。(《普济》)

  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用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董氏方) 小儿口疳∶蔗皮烧研,掺之。(《简便方》)

  治小儿头疮白秃:甘蔗滓烧存性,研末,乌 油调,涂小儿头疮白秃,频涂取瘥。烧烟勿令入人目,能使暗明。(以上方摘自《本草纲目》)

  食疗方:

  甘蔗莱菔汤:甘蔗200克,鲜萝卜150克,切碎,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去渣取汁,随量服用。此方源于《山清家供》,取其“蔗能化酒、芦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共奏清热除烦、解酒毒和化食下气之效,用于酒食过度,烦热面赤,呕逆少食等。

  甘蔗生姜汁:甘蔗250-500克,生姜15-30克,分别切碎,略捣绞汁,和匀服用,或煎热服。可分3-4次服。此方源于《梅师集验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气止呕。蔗汁虽寒,姜汁虽温,但合用则性较平和,用于阴液不足,胃气上逆,反胃呕吐,或噎膈饮食不下。

  蔗浆粱米粥:甘蔗500克,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食。此方源于《董氏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润肺燥;粟米益脾胃,二者合用,既益胃润燥,又能除热,用于脾肺不足,阴虚肺燥,烦热咳嗽,咽喉不利等。

  甘蔗亦有黄金搭档:

  甘蔗宜与白萝卜、百合搭配,一同榨汁,常饮对气管炎、肺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咳嗽有痰者,可以将山药碾成泥取半碗,甘蔗榨汁取半碗,二者混合拌匀,隔水蒸熟后食用;肺热咳嗽,痰多且痰色黄稠浓浊的,可配梨汁或生藕汁同用,增强润燥清肺热的功效;用甘蔗汁与牛肉制成的甘蔗牛肉丸,味道甜而不腻,又嫩又香,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烟酸及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素,可作为病后恢复的营养美食;甘蔗配白茅根、红萝卜煮水有清热的功效,若再加荸荠同煮,可于小儿出水痘或麻疹时,当水常饮,能清热解毒,既可帮助病毒透发,亦可加快痊愈;用蔗汁煮饭,能够和胃宽中,令你胃口大开。

  温馨提示:

  甘蔗性寒,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误饮,会使病情加重;甘蔗不宜与白酒共食,易生痰,也不宜与葡萄酒同用,否则会降低机体对铜的吸收;甘蔗不宜多食,否则会发虚热,引起鼻出血。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它是防烫伤的经典居家必备中成药
下一篇:睡觉就能养生,要不要考虑做个药枕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