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130_93244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没有哪种蔬菜的名气可与它匹敌

2019-11-30 23:32:00

  ​早就听说杭州西湖有一家著名菜馆——楼外楼,几年前,我去杭州旅行,慕名前往品尝这里的特色杭邦菜。大门阁楼上的匾牌——“楼外楼”引人注目。据说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将菜馆取为“楼外楼”,为菜馆增添了文化情趣。

  进店后,我们坐在靠窗的一面的桌子,左边那面墙上,画着出水的一朵朵荷叶和含苞欲放的荷花,我们仿佛置身于西湖水中。我们点了“西湖莼菜羹”这款名菜。

  早在元朝黄复生著有《莼菜》诗一首,赞柔滑的莼菜,曰:

  “被人绣满水仙裳,地轴天机不敢藏。水谷冷缠琼缕滑,翠铀清缀玉丝香。江湖美味牵情久,京络思归引兴长,欲剪吴松缝不得,谩拖秋思绕诗肠。”

  稍候片刻,服务员就端上这道菜,让你看到莼菜“琼缕”“玉丝”姿色,那透明的胶质把莼菜包裹了起来,像是水底的小生物一样,捞起来送进嘴中,口感圆融,鲜美滑嫩。据服务员介绍,莼菜与菰菜、鲈鱼一起,并列为“江南三大名菜”。

  别小瞧这水灵灵的“江南小女子”,令多少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关于莼菜,史传趣闻多矣。

  《晋书》录:陆机入洛见王济,王济指着羊酪问陆机曰:“吴中何以敌此?”陆机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齐书》亦记载:齐高帝的两个文臣,竞夸家乡名产,一人说:“炰鳖脍鲤,似非句吴。”另一人则说:“千里羹莼,岂关鲁卫。”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

  《梁书》载:沈顗(yǐ)“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唯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

  《宋史》称:梅尧臣善做鲈脍莼羹,烹饪时配以橘、橙与熟粟黄,取其金黄之色,谓之“金齑”——这道菜成了他招待文友的看家菜。

  莼菜到了清朝,声誉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太湖备考》记载,1699年康熙下江南,巡视到洞庭东山,时有乡民邹弘志将太湖莼菜进献,康熙吃后,龙颜大悦。邹弘志见皇上高兴,又进献祖传精绘《采莼图》和自己所作的《贡莼诗》二十首,外加莼菜十缸。康熙见了十分高兴,命太监把礼品收下,传旨将莼菜运送北京御花园种养,并把莼菜定为“贡莼”,年年岁岁,进贡京城。邹弘志也因献莼有功,赐岳阳县知事。邹弘志因莼得官,人称“莼官”。

  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并留下了“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的题咏。曾国藩于1862年5月巡视太湖,途经木渎,厨人进莼羹,喜曰:“此江东第一类品,不可不一尝风味。”清末著名学者、官翰林院编修俞曲园晚年居西湖,亦嗜莼羹,唯残牙零落,莼入口不可捉摸,更难咀嚼,遂口占七绝云:“尚堪大嚼猫头笋,无可如何雉尾莼,吾齿居然仲山甫,刚柔茹吐不同人。”食之莼菜,不胜感喟。

  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没有一种蔬菜的名气能与莼菜匹敌,难怪古今得骚人墨客交口赞赏:

  唐朝诗人杜甫有“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的佳句;

  白居易的诗句“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脍炙人口;

  贺知章的“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耐人寻味;

  张志和的“菰饭莼羹亦和餐,醉宿渔舟不觉寒”述说美味莼羹的妙处。

  宋代诗人苏轼也有“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的美句;

  诗人陆游的:“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小艇湘湖自采部”、“携友菜采湘湖路”等诗句,赞美莼菜;

  诗人徐似道著有《花羹》诗,曰:“千里餐丝未下盐,北游谁复话江南。可怜一著秋风味,错被旁人舌本参。”说的也是莼羹;

  到了清代,文人宋革的《摸鱼儿·莼》说道:“露葵生处春洲远,翠叶紫茎铺水。轻摘起,见说道,参差荇菜浑难比。”上古的荇菜怎能与鲜美的莼菜相比呢!

  鼎鼎大名的情词圣手、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也爱莼菜,作诗咏之“中使擎来仙掌露,莼羹风味得如无”“昔采西山薇,今忆淞江莼。”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有莼菜的描写。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写道:抄检大观园后,众人皆不开心。用膳时间,贾母见各房又按旧规矩孝敬了几色菜品,便向鸳鸯谈及勤俭的老话,“王夫人笑道:‘不过都是家常东西。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贾母笑道:‘这样正好,正想这个吃。’”写到这一回,贾府的境况竟大不如先,贾母面对各色菜品没了胃口,“如今可以把这些都蠲(juān)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幸好王夫人给贾母上了一盘“椒油莼齑酱”,才对了贾母的胃口。

  这酱中的莼,指的就是莼菜;齑,是切碎的葱姜蒜。“莼齑酱”应该是腌制的莼菜,拌以花椒油,口味嫩滑麻香,难怪贾母胃口大开。

  现代作家叶圣陶思乡,就写了《藕与莼菜》一文,讲他在异乡吃到的藕是干的、涩的、枯的,不脆、不水;他那故乡的春天又“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

  还有一首渔歌: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说的是春寒料峭的江面上露出微微曙色,片片云朵的影子渐渐清晰起来,江岸两旁的飞花送走暗夜,迎来黎明。美美地吃过了鲈鱼细脍和莼菜鲜羹后,渔夫驾起了小航、高唱着歌谣,与西行的月亮一起在江面上徐徐前行。诗里的渔夫起早贪黑,却不令人觉得劳累,因其有云月可赏,有花飞以闻,更能吃到令人艳羡不已的鲈鱼脍和莼菜羹。

  莼菜,别名马蹄草、水葵、湖菜、茆等,为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长约6至10厘米,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叶春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说的就是它的色、香、味、形。

  莼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莼菜叶基本盖满水面时即可采收。以后每年的5~10月份间分次采收。当年栽植的应少采多留,以养为主,为第二年高产打基础。采摘莼菜必须掌握标准,即在卷叶基本长足,但尚未展开时连同叶和嫩梢一齐采摘。采得过嫩,花费工时多,产量低,效益差;采得老,叶松散,纤维和单宁成份增加,苦味重,品质低劣。所以,要视其植株生长快慢,一般隔5~10天采收一次。采摘带有卷叶的嫩梢可供食用。

  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它的嫩茎,嫩芽,卷叶周围都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成分,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可烹调出西湖莼菜豆腐羹、莼菜鱼圆汤、西红柿莼菜鸡蛋汤、爆汁鱼丸莼菜汤、火腿莼菜汤、鱼骨莼菜粥等美味汤菜。由于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种提纯复壮和品种保护,莼菜种性退化已经比较严重,质量和产量都在下降。2011年,西湖莼菜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并已在西湖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有关研究和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已将莼菜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莼菜不仅供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寒,味甘,入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利水消肿、平胃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泻痢,胃痛,呕吐,反胃、黄疸、痈肿、疔疮等症。《医林纂要》载:莼菜“除烦,解热,消疾。”《本草汇言》亦载:“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名医别录》亦言其:“主消渴,热痹。”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曰莼菜:“补,下气,杂鳢鱼作羹,亦逐水。”《唐本草》亦言其:“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为清羹,食之主胃气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日华子本草》记载它“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解百药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莼菜所含的粘液质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并有抗癌及降血压作用;所含的丰富的B族维生素,它是细胞生长分裂及维持神经细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能加速新陈代谢、防止衰老;所含丰富的锌,有益智健体的作用,有益儿童的生长发育可防治小儿多动症。

  莼菜入药可煎汤内服或作羹服之;外用捣烂敷于患处。

  古方两则:

  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录》)

  治数种疔疮:马蹄草、大膏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经验良方》)

  推荐三款食疗方:

  莼菜鲫鱼豆腐汤:莼菜30克,鲫鱼1条,去鳞净膛洗净,豆腐两块,一起做汤,熟后加少许盐调味食之,其汤色、香、味俱佳,一天分2次吃,连吃半个月左右,有清热、利水、和胃之功,适宜消渴症服食。

  羊骨鲫鱼莼菜汤:羊骨500克(熬汁去骨),加入莼菜120克,鲫鱼1条(去鳞净膛洗净),陈橘皮30克,生姜片5片,葱白3茎(擘破),熬汤食之,适宜脾胃气弱,食欲减退,四肢无力,体渐羸瘦等。

  莼菜藕豉羹:豆豉50克,加水浓煎,再加入莼菜250克,鲜藕250克(去皮,薄切),薄荷一握,煎熬成羹食之,可治心中烦热,狂言目眩等。

  温馨提示:

  莼菜虽好,但性寒而滑,多食易伤脾胃,发冷气,故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

  陶弘景曰:莼菜“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噉。”《千金·食治》亦提示:莼菜“多食动痔病。”《本草拾遗》言:“常食薄气,令关节急,嗜睡。”《本草汇言》亦告诫:"莼菜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妇女月经期及孕妇、产后应少食;由于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与铁器相遇会变黑,所以忌用铁锅烹制;食用时不可加醋,否则损伤毛发。唐代医学家孟诜言:莼菜“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损毛发。”《本经逢原》载:"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大黄:我和我的祖国
下一篇:这味中药造成一桩两千年前的冤案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