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每逢经期流鼻血的奇怪病证原来应该这么治

2021-02-20 19:12:00

  亲们好,我是王姑娘。

  一个多月前,因为一些事情我回到了离开很久的家乡。几天后,有一位故人约王姑娘在家乡的中医馆相见。王姑娘到了约定地点,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血腥味。

  是一位从云南瑞丽来的病人,双侧鼻孔正在大量流血,堵住了鼻孔,嘴里又开始吐血了。在场的四位中医,一致认为是奇症,觉得风险太大,不敢轻易诊治,准备把病人推到西医那边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01 观其脉证

  患者女性,36岁。王姑娘仔细望闻问切后,得到有效信息如下:

  ①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面赤如醉。

  ②月经闭经8年,每逢月经期(原来的月经期)流鼻血。因为被中医误诊、误治,导致近两个周期病情加重,流血量大。

  ③舌红如柿,无舌苔。

  ④脉细数,左尺脉无神。

  ⑤性交痛,厌恶性生活。

  这8年来,患者四处求医,去过很多有名的大医院。“闭经8年,每逢月经期流鼻血”,这个是什么问题?西医一直没有诊断出来,查不出任何原因。

  而“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这个问题,早在8年前,西医就已经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但是一直没有治愈。

  患者因为有病在身,结婚9年了,一直怀不上孩子。由此,痛苦与矛盾在家庭中就没有断过,基本上走到了绝望的边缘,曾想过一死了之。

  02 知犯何逆

  这么奇怪的病证,到底是个什么病呢?

  王姑娘认为,天下奇症虽奇,亦必有再平常不过的原因。孙悟空有72般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它变出什么模样,终究不过是一只猴子变的。依中医常理不变,可以应万变。

  医经中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结合上述①-⑤条证候,四诊合参,王姑娘诊断为:肾阴虚所致的虚火上冲,并倒经逆行

  常见的月经不调,凡女人都知道,“倒经逆行”是一种特殊的奇症,这种月经病症,不仅阅历丰富的妇女有所不知,专业中医也多有不识得此证者,当做它病误治。

  什么叫“倒经逆行”?

  清代名医,陈修园《女科要旨》中说:“妇人当月事之期,其血不下,只见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逆行。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听王姑娘给你解释:

  女子正值月经期,下面月经不来,而相反的方向,在上部口、鼻、眼、耳窍道中出现吐血,流鼻血,眼耳出血者。这种病证,就是“倒经逆行”。

  病因为气火上逆,经血不从冲脉下行,反而上溢所致。具体又可分为三种证型:

  ①肝气上逆。

  ②阳明胃不主降,反而气上逆。

  ③肾阴亏虚,虚火上冲。

  另外,患者的第二个病症,西医明确诊断的“三叉神经痛”,在现代医学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颅脑神经疾病,主要是以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区疼痛为主。

  临床表现包含有:额头疼,脸疼,上牙疼、下牙疼,腮帮子疼。这种疼痛像被电击、火烧一样。

  在中医里没有“三叉神经”的说法,同类症状,按中医辨证,此病可以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引起,患者就是这个原因。

  03 随证治之

  患者身上的这两个病,一个西医诊断出来,治不好;一个西医诊断不出来,没法治。

  根据中医之理,病有同病异症,也有异病同症。王姑娘认为,患者身上的两个病,实际上是一个病,一个病身上出现了“同病异症”。病因就是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医圣张仲景说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已经清楚了,接着就是如何来论治了。

  治疗肾阴虚型的虚火上炎,引火归元是正治之法。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方法是在滋阴药中加入少量附子、肉桂、巴戟天之类温阳之品,以同气相求的补火之药,引浮游在外的虚火回老家。

  但是,眼下有一个燃眉之急,非要先解不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是医家治病的章法。

  1、急则治其标


患者双侧鼻孔正在大量流鼻血呢。在王姑娘到之前,别的医生给用了湿润的棉花纱布填塞鼻孔,压迫止血。可是,堵住了鼻孔,嘴里又开始吐血了,让你没有办法去堵。

  当务之急,是要立刻止血。救人如救火,刻不容缓。那么,王姑娘会怎么来止血呢?

  急口述一方:沉香3g,速研为末,温水冲服。
  这时,几位前辈阻止王姑娘说,不能碰这个烫手的山芋,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会受到牵连的。

  王姑娘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好意我心领了。不过,王姑娘学医8年,老师从未教过“见死不救”这一门课,医书上从未见过“见死不救”这一页。见死不救的道理,王姑娘没有学过,恕难从命。

  结果,吉人自有天相。患者服下10分钟不到,血止。并可自由上卫生间,清洗口鼻面部的血迹。

  众人不解其意,纷纷好奇发问,这个小方法居然也能止血?很多双眼睛在此刻都变得明亮有神采,看着王姑娘,迫切想知道答案。

  王姑娘回答:“这个小方法,并不能止血,但是,它能治出血的原因。”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不明原因何在,见到出血就止血,这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吗?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这是说气是血的统帅,气往上,血就跟着往上;气向下,血就跟着向下。血始终追随着气在走。

  肾中的虚火,又名阳气、元气,这个上冲的虚火它是元阳一气。因为血随气行,所以血跟着虚火往上冲,正是如此,值月经期下面不来月经,而上面在流鼻血。

  火性炎上,而沉香之性是向下沉降,一气沉丹田,可以纳气归元。急冲服沉香粉末,就是最简易且速效的引火归元之法。

  患者的病因是虚火上冲,这个病因就是流鼻血的原因。用沉香引火归元,恰好是针对这个病因的。上冲的虚火下降归位,血也就跟着下降归经,因此,药不止血,而血自止。

  2、缓则治其本

  燃眉之急已解,接下来就是治病必求于本,一鼓作气斩草除根,彻底铲除病患。

  你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吗?《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以寒攻热,用寒凉药清火是正治法,这个方法只能用于实火,不可以用于治虚火。虚火(阳气)是人的命根子,清除虚火等于要人的性命。患者正是因为被别的医生误治,用了寒凉的药清热凉血,导致病情迅速加重的。

  王姑娘立反治法,以火引火,“引火归元”。用的是陈士铎《辨证录》中的“引火汤”:熟地黄(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川麦冬(一两),北五味子(一钱)。
  这个配方的思路,有必要和亲们解说一下:

  ①方中重用熟地黄(三两)为君药,大补肾水。

  ②川麦冬、五味子滋水上之源肺,使肺金与肾水相生,肾水旺则可以制火。

  ③茯苓治太阴脾之湿,使中焦之路畅通,使虚火回归无阻。

  ④巴戟天为火,以火引火,引浮游在外的虚火回归到肾水中。

  王姑娘用引火汤原方,加沉香3g(后下),一共三服药。按一钱为3g,一两为30g,换算剂量如下:

  熟地黄90g,巴戟天30g,云苓15g,川麦冬30g,北五味子3g+沉香3g

  为什么要加入沉香3g?

  沉香之性向下沉降,一气沉丹田,可以纳气归元。独此一味已有了引火归元的功效,可以使引火汤的引火之力加强、加速。但是,“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用3g则妙。

  其次,沉香是芳香药物,芳香醒脾,芳香化湿,芳香行气......在直沉下焦的路途中,可以顺道清扫中焦的障碍,使虚火回归无阻。还可以对抗熟地黄的滋腻之性,防止大剂量熟地黄出现“腻膈碍胃”的弊端。

  患者服用一服药后,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有所缓解;第三服药未喝完,病症已经消失,如没病一般。

  患者很是高兴,比影视剧里的王宝强笑的还开心,前来请求二诊。

  王姑娘考虑到,汤剂适用于急治,丸剂适用于缓调。于是,改汤剂为丸剂,即将引火汤改为“引火丸”,用于善后。具体用量如下:

  熟地黄360g,巴戟天120g,云苓60g,川麦冬120g,北五味子12g+沉香12g
嘱咐患者,依照此方制作小蜜丸,一日三次,一次服用两矿泉水瓶盖的量,温水冲服。患者在医馆做了这个药丸后,小两口笑眯眯的走上了回家的路......

  04 疾病愈后

  一个月后,王姑娘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这位病人从远方邮寄来的。

  信上说她的病已经好了,断了8年的月经也正常的来了,有了怀孕的希望。但是,月经量偏少,带病已经很多年,身子骨还是很弱的,想再次来找王姑娘给滋补一下身体,以好准备怀孕呐。

  想到这些年来,患者求医看病花了太多钱,生活过得十分困难。王姑娘不愿让远方的病人再舟车劳顿,就按照寄件人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了解过病人情况后,告诉了一个中成药:人参养荣丸

  这是一个很全面的,用于补虚的方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先天体弱多病,吃的就是这个药。

  05 归纳总结

  引火汤一方,适用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一切症。其证候例如:

  ①目赤如鸠。

  ②面赤如醉。

  ③心悸暴喘。

  ④耳鸣如潮。

  ⑤口舌生疮。

  ⑥咽痛如灼。

  ⑦头晕头痛。

  凡出现此等证候,再辨证为肾阴虚者,直接用引火汤。

  或,出现此等证候,再看看舌象,若舌红如柿,舌苔稀少或无,平常又多熬夜,或纵欲过度者,考虑用引火汤。

  凡用引火汤,你都可以像王姑娘一样,加入沉香3g。

文/王玉燕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灵芝孢子粉谁用?怎么用?为什么用?
下一篇:“琼瑶一片,嚼如冷雪”,每个中国人的冬藏都少不了它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