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1222_32313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记忆力衰退,求人不如求己

2012-12-22 18:48:37

近年来,我收到过不少来信,其中一个突出的话题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该怎么办?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绝大多数的信件未能回复。应《心理与健康》杂志之约,我借这一平台写一短文,一则向众多未能得到回复的信主致歉,再则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公开的回复。

 

 

记忆力衰退,求人不如求己

 

/张明园  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记忆力随年龄而减退——正常现象

年事渐高,记忆必定减退,这是正常的心理历程。如果做记忆测验,十几岁时,得分最高;四十岁左右时,测验成绩便逐步下降;到了六七十岁,下降的速度加快。所以,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这是常态。

我们常听说有过目不忘的“神童”,但即便是那些神童,到了耄耋之年,也无法再现当年的神奇。

一般而言,正常的记忆减退是一个缓慢、隐袭、渐进的过程。正如上了岁数的人常说的“记性一年不如一年”。由于和增龄相关的记忆减退进程缓慢,加上人类大脑的代偿功能,以及心理调节功能,早期的、轻微的记忆障碍不易察觉;等到记忆减退至影响日常生活或者重要的社会功能时,比如忘记重要的约定,一个星期遗失了三四副老花镜,忘记支付水电费用而遭处罚滞纳金等,方才警觉。但回想起来,记忆障碍早已存在多年。

和多数的增龄相关的记忆障碍,或所谓良性的健忘不同,还有一类“病理”的记忆障碍。后者的发生年龄较早,如四五十岁;进展迅速,几个月甚至几天内便变得记忆很差,显著影响生活和社会功能。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到医院检查,看看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记忆障碍自助法

如前面所述,大多数人上了年纪,记忆都会减退。现在还没有研制出确有成效的增进记忆的药品,所谓的益智食品或补品对记忆力的帮助也没有充分的医学证据。那么,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已”。下面介绍几则针对记忆障碍的自助方法,目的不是矫正记忆障碍或提高记忆力,而是在有记忆缺陷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避免或减少因记忆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

 

要承认自己有记忆问题,要告诉他人

许多人,有了记忆障碍,却不愿承认,更不愿其他人知道。其实,让亲友、邻居们知道,自己的记性不太好,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他们便可以提供帮助。因为问题常常出在,有人告诉你某事,以为你记住了,其实你没有。

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有记忆问题,那么别人一旦有事要告诉你,他们会多说一遍,到时他们还会提醒你。聚会结束时,他们会帮助你检查,有没有遗落的物品。在你觉得不能确定时,可以再问,别人也不会觉得奇怪。

 

随身带记事本,把要记的事随时写下来

“好记性不如勤笔头”,勤笔免思的法则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已有记忆障碍者更是必要。只用一个记事本就可以,不要在纸条上东记西记,因为过一会儿,又会找不到纸条在哪里。如果会使用手机记录,那更方便,也很时尚。如果设定,手机还有提示功能,到时会响铃提醒。

 

要写当日日程表

每天早上,要整理备忘录,把当天要做的事,按时间顺序排一下,然后按照执行,内容可写得详细、具体些。比如,上午10时要去超市,采购哪些食品和用品,用手机操作也可以。

 

要有重要信息的备份

有些信息,比如银行存折密码、重要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之类,可以记录在记事本或手机上,但记事本或手机也可能遗失,所以一定要留个备份,放在家中有备才能无患。

 

固定的地方,固定的物品

用完的物品,要放回固定的地方。如果放在箱柜中,应该有存放物品的详细清单。这样在找东西时,就不会茫无目的地翻箱倒柜、火冒三丈。最不好的习惯是为了“安全”,把重要物品放到自己认为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其后果往往是他人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

 

用辅助工具

举个例子,年纪大了,常有各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但常常会忘记服药,或者记不清而重复用药。怎么办呢?可以到药房买一种用来排药的小盒子,每天早上,将要吃的所有药物分门别类,分早中晚放入排药盒的小格子内。到了晚上检查一下,这样可以防止漏服或多服。

也有人用类似方法,用来烧菜,可以防止多加盐或未加盐之类的尴尬。

 

要锻炼大脑

脑子的功能也是用进废退,年轻时脑子用得多、用得勤的,大脑的增龄变化就会晚些、轻些。近年的研究证明,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大脑的功能锻炼依然有效,至少可以推迟和延缓记忆减退的进程。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社交活动,益智游戏,这些都有效果。西方年长者偏爱的“填字游戏”便是其中之一。

 

上面这些招术,其实并不是笔者的发明,其内容多数来源于笔者三十年前在美国读的一本书。该书的作者斯金纳在心理学界赫赫有名,他创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开创了现代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学。

斯氏在年满七十岁退出“江湖”以后,根据切身体会写成此书,据说该书的销量远远超过斯氏在黄金年代专业著作销量的总和。只是笔者本人年事已高,也有记忆障碍,已经找不到原书,也找不到当年的读书笔记。只能把印象最深的几则加以整理和演绎,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最后还要说明,与增龄相关的心理生理变化很多,除了记忆障碍以外,常见的还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这类失能,除了少数能用医学手段矫正外,多数并无良策,只能伴随缺陷安享晚年。而上面的那些自助原则,多数也适用。一是要承认失能,二是要正确应对。

彻底解决是办不到的,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把失能带来的不良结果减轻至最少。总之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助为好。

 

 

 

 20031

 

张明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2007年获得“杰出精神科医师奖”。他在精神科领域工作了50余年,研究方向为临床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等。

 

 

 

 

 

 


上一篇:家庭暴力,事出有因
下一篇:网瘾少年:和父母的“拉锯战”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