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227_32320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带上感恩“常回家看看”

2014-02-27 21:54:00

201371日起新修订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常回家看看”成了法律,这引起了不少争议。一部分年轻人虽然想回家,但却受请假难、开销大、路途远等因素困扰,但还有很多年轻人,宁愿和朋友吃饭、女友约会,甚至泡酒吧、玩网游,也不愿意回家看父母。究其原因,这样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像水中放进的那一小块明矾,沉淀出所有的渣滓;感恩的心,能消除人们的怨恨和敌视,让生活充满美好和愉悦。

 

带上感恩“常回家看看”

/王薇华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古语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感恩(gratitude)一词源于拉丁词根gratia,意为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世界上一直有许多宗教推崇感恩的重要性,但在2000年后,感恩才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心理学家埃蒙斯(Emmons)认为,感恩是对所得恩惠的情感上的回应,体现了人在成为受惠者时所表现出的感激之情。

 

感恩,幸福才会长久

近年来,关于感恩与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感恩是典型的积极心理特质,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一种增强个人幸福感的力量,是预测幸福感的指标。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年轻人不懂感恩。”笔者也曾经遇见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上高中的男孩成绩不错,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为他做的一切根本没有任何感激的反应。

做母亲的忍不住告诫儿子:“今后上学、放学的时候应该向父母打招呼,吃饭前后要向父母表示感谢,并要说爸妈辛苦了。”

儿子诧异地问:“你们这样做,不是把我当成了小猫小狗在训练吗?”

母亲说:“我们每天为你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你说声谢谢、辛苦了,这样的话并不过分呀。”

儿子问:“不是说母爱是无私的吗?”

母亲回答:“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但儿女对父母的爱也应该是无私的。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你希望多得到享受、多被人照顾,其他人也是同样希望有人能这样照顾自己。表达感恩的语言就是对父母表示爱。”

当我们获得别人给予的照顾和帮助时,说一句“谢谢,您辛苦了”这类感激的话,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这是一个简单的回应,但是如今很多的年轻人并不在意。

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除了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习惯、礼节和仪式之外,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孩子在感恩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有些父母认为,如今的社会不讲究客套和礼节,任由孩子随性自由地发展,但没有感恩、没有珍惜,就不会得到别人长久的支持和给予。

 

敬老,做孩子的表率

在中国人的人格特质研究中,已经发现感恩与人格模型的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感恩特质高的人,具有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善良以及较低的神经质;同时,感恩特质高的人,很少体验到愤怒、敌意、沮丧,也很少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常常会体验到积极情绪。感恩还与发挥积极社会功能的人格特质有关系,比如共情、合群性、信任、利他行为等等。感恩特质高的人,在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开放性。可见,感恩与多种人格特质都有关系,可以促进人们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甚至,心理学家沃特金斯(Watkins)认为,感恩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特质,懂得感恩的人具有以下4种特征:他们在生活中没有被剥削感(具有满足感);他们易于对帮助过自己、使自己幸福的人赞赏和感激;他们倾向于赞赏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随时都能体会到的)快乐;他们认可体验感激和表达感激的重要性。

五一期间,80多岁高龄的母亲生病住院,笔者匆匆赶去千里之外照顾。在入住的宾馆里,看见许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旅游,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而在医院,许多卧床的老人在无助的孤独中呻吟着,身旁没有人,或者是一位护工。看着这两幅完全不同的“亲子画面”,笔者感慨万千。

父母的专长是对子女太好了。舍得花钱、宠爱有加,把命搭给孩子都行。当父母年迈衰老时,宠爱孩子的专长是遗传给了子女,但是期待子女回报当年同样宠爱的期望,却成了泡影。这是父母教子的悲剧,还是感恩缺失的悲哀?

孝敬父母与其说是在回报养育之恩,不如说是在用榜样的力量给儿女们一个示范、表率。孝顺的道理很简单:老年人的今天,是中年人的明天,也是年轻人的后天。

 

回忆父母的好

母亲80岁生日的时候,笔者专程到桂林与她一起欢度。晚上与母亲并肩躺在床上,拉着母亲的手,轻轻地揉搓着,猛然间觉得自己的手与母亲的手一模一样,只是她的手更柔软、更无力。

望着母亲的手,我一阵百感交集。就是这双手,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小时候,无论是冬天的棉袄棉裤和棉鞋,还是春秋的毛衣毛裤,都是这双手一针一线做的。儿时许多个晚上起夜时,都会看见母亲在灯下给一家五口人做衣服、打毛衣,白天她还要工作八小时。就是母亲这双手供给我读书,牵着我走进学校,一路风尘中给过我无数的支持和帮助。

而如今,这双手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力气和灵巧,弱弱的、颤抖着,犹如那盏摇曳的蜡烛。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们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还有多少机会?

妈妈康复了,我要返京了。在过去几个月里,妈妈两度高烧入院,前后三十多天的形影不离,这才和妈妈一起战胜了病魔。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妈妈的记忆不如过去了。

在医院的日子,看着妈妈从高烧深度昏迷,到逐渐恢复意识;从浑身僵硬,到手指能轻微抖动,再到手能举过头顶梳理头发,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清醒之后的妈妈,声音微弱柔软,就像一个娇嫩的女生,我仿佛又看到她年幼时的可爱和妩媚,忍不住要去疼她、爱她。

每天,我都能感觉到妈妈的变化。清醒时,她会问我“吃了吗?睡的好吗?我生病影响你工作了”等等体贴入微的话语,而糊涂时,妈妈会对我发火,还会撒娇。

有一天下午,她突然很生气地说:“这么久不给我吃饭,饿得我头晕了,我要吃馒头。”听到此话,我冲下楼去找馒头。走在路上,头脑中满是妈妈发火时的神情,我禁不住笑了——也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

我会开心地笑着接受妈妈糊涂时,不知情的责骂;

我会忙得不亦乐乎悉心照顾着妈妈;

我会细心安排妈妈每一餐饭的营养搭配;

我会为妈妈每一个坐姿是否舒服而操心费神……

我笑着、体会着,庆幸自己还是个有妈的孩子,还能为妈妈做些事,还有机会接受妈妈的数落。

 

试着对父母感恩

俗话说“忠孝难两全”、“久病床前无孝子”、“行孝不能”等等。何为孝?“孝”是指儿女对父母的尽心奉养并顺从。也许每个儿女都明白应该尽心奉养和顺从,可现实中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感恩可以有两种方法,它们是感恩记录和表达感恩行为。感恩记录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方法,顾名思义,即人们需要定期记录多件感恩的事件,并且时常去体会、回忆、思考。而表达感恩行为是指采取行动,比如写信感谢、带着父母去散心、为父母洗衣做饭等等。

护理妈妈的日子,我很少想到孝,更多的只有对妈妈的爱,回报妈妈生养之爱、赐予生命之爱,让自己爱的人舒服、没有痛苦;让自己爱妈妈的心,没有遗憾;为自己爱的后代留下一点可以参照的榜样。也许这些就是我对孝的诠释。

“父母在,不远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20几岁就离开父母开始闯荡天下,离父母的居住地越来越远,与萦绕梦里的故乡越来越模糊。无憾的人生,是感恩父母的,是当他们远在天堂时看着你在笑;你想到他们时,也能笑,而不是流泪。因为泪水除了思念,还会有一份遗憾和自责。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伟清楼清华大学心理系   100084

 

上一篇:都是“迷信网络”惹的祸
下一篇:冲动自杀:生死间黄金72小时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