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426_32321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六小时智障”与“高分低能”

2014-04-26 21:23:41

“六小时智障”与“高分低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  姚树桥

 

在美国有一个有趣的词,叫“六小时智障儿童”。这些孩子在学校被看作智力落后、学习能力差,是没有希望的,可他们一出校门却什么都好了——和家长、同伴在一起表现得很正常,甚至十分优秀。

与之相反,在中国,大家对“高分低能”这个词耳熟能详,它是指那些在学校成绩优异,但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儿童。这类孩子在中国并不少见,甚至有增多的趋势。

“六小时智障”和“高分低能”都是存在适应行为不良问题的儿童。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儿童成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适应行为又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行为,也是一组受个体发展阶段和生活环境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行为技能。

儿童的适应行为主要包括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健康与安全、实用性学习和作业能力等方面的行为技能。

 

自理能力——是否具有饮食、穿着等方面的一般生活自理能力。

交往能力——同他人交流,尤其是与陌生人交流是否良好,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健康与安全——在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方面是否具有常识,能否正确识别危险,并能处理这些危险。

实用性学习——对金钱是否有概念,有没有正确花钱的理念,能否节制购物,经济购物等。

作业能力——在学业上能否跟上教学进度,达到同等水平,在学校是否获得相关奖励或成果。

 

我们前面说的“六小时智障儿童”在作业能力方面存在适应性障碍,而“高分低能”则除了作业能力良好外,其他几类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良,尤以第一类自理能力最弱。

生活中,对儿童适应行为的评估通常就是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儿童适应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年龄关系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能力也会迅速增强,但同时社会对他的期望也会随着提高。因此,父母也要注意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适应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例如,在自理能力方面,在幼儿期我们可能要求他自主大小便,然后到自主吃饭、自主穿衣,再后来自己洗衣服、清洁房间等。家长要逐渐对孩子从低向高要求,最开始,在低年龄阶段,孩子能做就行,随着年龄增长,就不仅要看是否能做,还要看做的质量如何。质量应该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评估儿童适应行为的指标。

实际上,导致适应问题的因素一直贯穿着整个儿童期。孩子们两三岁就离家上幼儿园,然后上学,上学后又面临着考试、评选班干部等问题,有时又会因为莫名奇妙的“犯错误”而受到批评……这些都会给适应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儿童造成压力。有些父母让孩子中途转学,参加各种学习班等,同样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而一些更严重的情况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婚、亲人离世更容易造成儿童严重的适应障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儿童适应障碍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可能出现躯体化的症状,如腹痛、恶心或者头痛、呕吐等;也可能表现为对父母的反抗,对他人的敌意,显得冲动,好斗等;有的则出现拒绝上学或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也有的出现强迫、焦虑行为;最严重的情况是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和轻生念头,甚至产生自伤、自杀行为。因此我们要十分关注,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处理。

适应不良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教养不当造成的,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孩子做适当的指导。其实,遇到新环境、新情况或遭遇挫折时,孩子都会做出本能的适应努力,这时只要家长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宽容,以更积极和更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充分表达其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或事前提供一些信息,让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都会使孩子降低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做出新的调整,给自己重新定位,从而最终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发生一个质的突变,面临着重大转折。新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都会产生适应上的问题,必须给予恰当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父母应为孩子的升学做相应的改变,比如为他入学准备物质条件,良好的学习愿望,这可以加强儿童学习的责任感;重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正常顺利地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儿童适应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家长的教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小,能力不足,对孩子保护过度,造成他一直得不到适应行为的训练,以至于适应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日后的适应障碍。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要避免的。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民主的、朋友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若父母对子女从小建立感情,又有鼓励帮助等密切的接触,那么孩子就懂得爱,善交往,机灵自信,情绪稳定;反之,父母要求过严或过于溺爱,那么孩子可能缺乏自信,没有感情或者缺乏独立性,胆小,情绪不稳定。

培养孩子的适应行为可以从下面这五个方面入手。

1、独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婴幼儿的独立能力,如自行进食、控制大小便、独自睡觉、自己穿衣等;年长儿童则应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尤其当孩子入小学后,学习压力增大时,父母不应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将独立能力的培养放置一边,这容易导致“高分低能”情况的产生。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对时间进行管理,独立安排自己的事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控制情绪。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教育有关。儿童时期情绪不稳定,年龄越小,越容易哭闹发脾气,这就要靠父母帮助和正确引导。婴幼儿的生活需要依靠成人的帮助,父母及时应答儿童的需要有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否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行为问题。儿童常因要求不能被满足而难以控制情绪,表现出发脾气、侵犯等行为,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按社会标准予以满足、约束。用诱导而不用强制的方法处理是完全可以减少对立情绪,有利于儿童控制力的发展。

3、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比如,家长布置给孩子的任务要明确,对完成好的任务要及时予以鼓励;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出发,严格要求,不能半途而废;鼓励孩子在困难面前不害怕,设计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不要嘲笑孩子“不行,太笨”之类的话。

4、社交能力。从小给予孩子积极愉快的感受,如喂奶时不断抚摸孩子;与他眼对眼微笑说话,常抱孩子,摇动着说话、唱歌;孩子会走后,常与他做游戏、讲故事,这些都会增加孩子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的生活能力。同时,鼓励孩子帮助朋友,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互相谦让,增进语言交流能力。

5、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密切有关。通过游戏、讲故事、绘画、听音乐、表演、自制小玩具等可以发挥儿童的智慧;启发式地向儿童提问,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可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置之不理或胡乱回答,甚至责备,这会抑制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智力的开发。

 

儿童适应能力是其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成才的重要基石。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即学龄前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到以后智力、个性的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应行为的培养。

当然,社会适应能力同智力不同,智力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而社会适应能力,即儿童的适应行为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当儿童出现适应障碍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在儿童早期,适应行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中家长的教养方式最为重要。

上一篇:郑日昌:环境变了,家教观念改改吧!
下一篇:新妈妈怎样面对产后抑郁?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