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1130_55626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断舍离”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2016-11-30 12:04:46

11,俗称“剁手节”,已成为精明的商家们打折促销的狂欢节,也是让很多立志加入“剁手党”的人们内心挣扎的日子:买还是不买?如果你不想做商家的提线木偶,不愿意让自己的家成为杂货铺,那就痛下决心,给自己的生活来一次“断舍离”吧!11来临:你是“买买买”还是“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最近国内刮起一阵简约生活风:断舍离。它主要围绕人与物的关系,将人们从对物的沉迷中解放出来,从以物质为中心回归到以人为本,做到物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物所累。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丢弃,而是通过梳理物品让自己睁开眼睛看生活,以此洞悉内心、发现问题。在清除生活废品的同时,清扫内心的垃圾,让自己轻装、轻松、轻快地生活。断舍离既是生活理念更是动态行为,主要由“断、舍、离”三个部分组成:

● 断,就是不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 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

● 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做到了断舍离,人们就不会再被物质所束缚而得以重生。


“断舍离”为何会让人焦虑?

虽然“断舍离”只有三个字,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心有忌惮,迟迟不敢开展这三字“革命”,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4种:

安常处顺心理。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说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特别是当生活较为安稳顺畅的时候,人们自然就缺少改变它的动力,毕竟改变意味着打破平衡和不可预知。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我们的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而发生的,如果没有这种内在驱力,就难以产生相应的行为。而断舍离式的革命,最需要的就是动力支持,它要求我们通过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定势,挖掘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隐藏的、刻意回避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否则就会出现畏难退怯的行为。

有备无患心理。小时候,父母常对我讲“饱带干粮,暖带衣出”,意思是说,人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即使当下不需要,也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这种生活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总是习惯于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准备,否则内心就会不踏实。“有备无患”这个概念原本没错,但是,它经常会被我们错解,甚至以此为借口为自己的过度行为开脱。前几天看新闻,一位英国帅哥想要为医院里的孩子们拼一副世界最大的拼图,为保险起见他从西班牙邮购了两套一样图案的拼图,然而当他和他的团队花费两个多星期终于快要竣工的时候,突然发现少了4块,而那盒用作“备胎”的拼图虽然图案一样,却因为切割的方式不同,导致同一个位置单片形状截然不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傻,自以为聪明地买了个“备胎”回来,结果发现经常是用不上,不仅造成了新的浪费,还无端占据了我们的空间。最要命的是,虽然我们常常知道自己是在过度购物,却经常受“总会用上的”念头诱导而成为购物狂。

“舍不得”的心理。俗话说“破家值万贯”,意思是说那些看上去并不值钱的物件,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无法忽视的价值,所以家里的东西再不值钱也不能随意丢弃,我们可不希望被他人耻笑为败家子。去年“剁手节”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心仪很久的龙猫床垫懒人沙发,顺丰小哥把龙猫送到家里的时候,我就傻眼了,这是一只巨大无比的胖胖的大龙猫,随它而来的还有一串小龙猫靠背。当时正值天凉,我将大龙猫铺在榻榻米上,舒适温暖地过了整个冬天。然而转季过后,大龙猫收存到哪里却成了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壁橱、衣柜里全是满的,哪里还有龙猫容身之处?朋友建议送给幼儿园,我的心里一万个舍不得。其实想一想,榻榻米上原本就有厚厚的绒垫,这只“龙猫”的功能并不大,即使这样,我依然舍不得送人。

拖延的心理。据说拖延症已经成为人类“ 万劫不复”的顽疾,“等明天”病菌在人际之间肆虐,很多人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很多时候,人们不一定还想保留那些无用的东西,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拖再拖,“明日复明日”。我的壁橱里有几包从未开封的床上用品N件套,总想找个时间将它们搬出来送给办公楼的保洁大姐,但却迟迟未动手,每次都会想:明天再说吧。结果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直到保洁换了新人,那些N件套也没有离开壁橱半步。拖延的原因其实有一部分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因为怕麻烦而迟迟不去行动。


你下决心开始“断舍离”了吗

为了深刻理解“断舍离”的精髓,我订了山下英子的那本《断舍离》的书,又检索了很多资料,突然发现,书中罗列的生活乱象,在我身上几乎都能找到影子,我那貌似整洁的家中,其实隐藏着大量无用的东西—长久不用的旧电脑、各种不知道该用在哪里的电线、早已跟不上技术革新步伐的音乐磁带和录影带、肯定不会再背的包以及不会再穿的衣服、女儿从小学一直到高三的课本试卷甚至校服……这些东西悄无声息地占据着我的生活空间,毫无生命意义地蹲守在各种柜子里等待着“老去”。仔细看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只是人们实现不同需_要的外力支持,又因个体差异使得这些需要的物化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那些说“我需要这些东西啊”,“有了它我才能怎样怎样”的话,充分表明了说话者被物质束缚的程度。我们从习惯攒东西存东西到放弃物品,从买喜欢到买需要,看起来容易,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好似登天。那么,该怎样做个彻底的断舍离行动者呢?归纳起来,关键是要通“三知、三情、三行”关。

“三知”。一知自己与断舍离的关系,“我做断舍离是一时兴起的追风,还是确属生活所需?”“如果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是否有必要断舍离?”“我的家人是否也做好了断舍离的准备?”二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在图纸上列出家物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种类再以时间和使用两个维度进行田字格分类,按照先上下再左右,四格分别是:当前在用,当前不用,未来会用,未来不用,看看哪一格可以作为首批清理对象。同时,在每次购物时,先在头脑中再现这个田字格,看看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是不是已经存在,判断一下是否确需购买。三知自己断舍离的步骤,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搜索一下高富帅约书亚·贝克尔的故事,很精彩。

“三情”。一做情绪梳理,我们在收拾物品之前先要看自己是否具备情绪控制的能力,如果在断舍离的过程中遇到负面情绪问题,要善于采取措施及时清理。二做情境探索,有些时候,我们对一个物品买不买或者弃不弃难以做出判断,选择障碍症发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情境探索,将自己放进某个情境中饰演一下,用体验的方式来帮我们做出选择。三做情感辨别,人类是一个喜欢睹物思情的生物,所以我们在断舍离之前要善于澄清其中的情绪情感,如果对一个物品卷入的情感程度过深,就要分析一下原因了,也许它就是长久困扰我们情绪问题的核心。

“三行”。从三维的角度看断舍离,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物品流动的过程,这个流动表现为不断的进进出出,所有的物品围绕着我们的生活,或者进入或者退出,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进入,加大退出。一断购物冲动,也就是断绝非理性的冲动购物行为,每次购物之前先三思而行,看中某款商品,可以先离开它,去喝一杯咖啡或者吃一个冰淇淋,在一旁想一想我是因为喜欢还是因为需要才有了购买的动机,我的家里是否有可以替代它的物品。如果是网购,可以先将宝贝放进购物筐,然后看看评论,与商家阿里旺旺一番,再或者请周围人参谋参谋,切忌直接购买。二舍留恋难弃,我们在放弃一些物品时要更多的关注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如果不放弃它,我就腾不出空间放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不删除这些公众号,我的微信程序占用手机空间就太大了”等语言暗示,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心疼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大都市很拥挤,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挤压感,家里的物品也是这样,拥挤总是给人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因此要善于列出放弃物品的计划表,逐渐给家庭空间“留白”。三离沉迷之物,解决对物的执念是一种从思想理念上对物的舍弃。如果我们每天在某一类物品滞留的时间过长(创造除外),则要考量一下自己与物的关系了,最好能制定一个时间表,通过时间管理让自己逐渐减少执着于物品的时间,同时增加非物品作为中介的纯粹的人际互动时间。


补充断舍离

虽然是个人行为,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首先,我们要防止因断舍离而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谐,因此家庭成员要坐下来讨论,在断舍离的物品上取得共识才能确保家庭关系的平衡。其次,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科学的物品回收机制,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处理自己的物品,让被“断舍离”的物品有处可去,发挥最大的价值。

上一篇:德国:与父母同住可减税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 防治的昨天,今天,明天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