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216_93369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心理压力也可以有公式

2019-12-16 13:28:00

  压力这一概念本来源自物理学,很直观的压力包括我们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当我们背包时,书包对我们的压力;还有血压、大气压力等。在心理学中,也形象地引入了这个概念,常听到的比如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等。

  当我们身上的书包过重时,背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到肩膀很酸很疼。同样,当我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时,也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比如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压上升;心率和呼吸加快;注意力高度集中;出现紧张、焦躁情绪;认知能力下降等。长期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对人体造成诸多危害,诱发多种心身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胃溃疡,甚至是肿瘤。可见,有效调节心理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中,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来表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我们知道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这样,我们也就有方法调节压强的大小。比如在上面例子中,如果想让背着书包的肩膀不那么疼,要么减轻书包的重量,要么增大书包背带的宽度。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要是心理压力也有个公式就好了。

  虽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主观感受的学科,没法如物理学那般精确,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和总结一些规律,如同“示意图”一般,得出一个“示意”的公式。对于心理压力的“示意公式”,我的理解是,心理压力=外界压力×对自己的要求 /应对能力。究竟是什么意思,听我细细道来。

  “外界压力”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我们很难回避的压力,比如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面临一项颇有难度的考试;甚至是身体不适,都属于这类。这些压力说到底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必须调动我们的能量,去应对和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压力跟我们的心理压力直接正相关。

  “对自己的要求”不同于外界的压力,它来自于我们内心,因此也不那么直观。不过,它也是制约心理压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面临一场讲座,作为主讲人,你内心中必然会对自己的讲演有一个自己的要求,即使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它。也许你的要求是“比较顺利地完成即可”;亦或者你的要求是“让每一个听众都感到满意”。可想而知,后者将会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

  最后来说说应对能力。上面提到,压力来了,需要我们去应对解决。那么自然应对能力越高,压力相对来说越“小菜”了。不过,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应对能力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认知。说白了,这里的应对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大小,而是我们自己觉得自己有多大能力。

  经过以上的解析,我们也可以像运用物理公式般,通过运用心理压力的公式,来有的放矢地减轻压力。不过,在这里多说一句。千万不要把压力等同于敌人,想把它们彻底消灭。适度的压力对我们具有促进作用,只有过高的压力才会带来危害。我们需要减轻的只是那些已经在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压力。

  首先,最直观的方式是减小外界压力,就如同将书包里的重物拿出一部分。虽说外界压力很多都是“刚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自己的抉择。如果我们已经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每天焦头烂额,甚至迷失了自我,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是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为了理想拼搏和奋斗必然要付出艰辛,当心中的目标越坚定,我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越强。但如果是盲目地耗竭自己,漫无目的地瞎忙,就是时候重新规划一下眼前的道路了。

  其次,合理化对自己的要求和预期。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不是让我们自甘堕落吗?不可否认,严于律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优良的品格,会帮我们迈向成功。但自我要求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避免极端化地看待,而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况且,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生活中不可能只处理一件事情。若在某一方面投入了太多,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各种事项的轻重缓急,觉察自己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合理化分配自己的精力。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来说说应对能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我们的能力和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方法越灵活,面对压力事件就越能从容应对。所以,积极提高自我,不忘给自己“充电”,是很有必要的。除了提高真实能力外,我们也需要提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太多人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乏力,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能多多关注自己的长处和资源,多鼓励自己,眼前的压力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上一篇:学习压力来了,该怎么办?
下一篇:谎言深处,是恐惧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