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109_93714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体重污名:对肥胖的歧视和偏见

2020-01-09 13:14:00

  艾玛一直被肥胖问题所困扰,在15岁时体重一度飙升至95公斤,衣服尺码达到了XXL号。周围的人一直拿她的肥胖开涮,在学校里艾玛经常遭到欺凌,同学们给她起了各种难听的外号,这令她十分痛苦,一度陷入抑郁。

  超重和肥胖是指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2016年国家所做的一项人口普查数据中,发现中国的肥胖人口已经居世界首位,其中男性4320万人、女性4640万。肥胖问题俨然是中国公众健康与卫生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歧视也越来越严重,体重污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体重污名指个体因超重或肥胖受到的社会污名,主要表现为公众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偏见、消极态度,有关肥胖的刻板印象广泛传播,肥胖者通常被视为懒惰、没有动力、无能、马虎、缺乏自律和意志力。体重污名广泛存在于职场、医疗、教育等领域中,它会对被污名个体产生心理、行为、身体上的消极影响,在职场上,肥胖者往往被视为缺乏领导才能,经常被同事戏弄消遣,自卑心理愈盛。在学校里,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会经历被取笑、欺凌等遭遇,外界对其学业、社交、自我管理等方面评价都低于正常体重学生,这种评价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肯定,从而在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消极、不思进取。因此,采取体重污名干预策略,来帮助被污名者,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的体重污名干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针对公众和污名者,可通过教育和提高个体认识,让公众知晓有关肥胖的复杂成因,可能包括遗传、代谢、社会因素等。例如有研究通过电影向医疗工作者展示超重、肥胖个体面临的医疗歧视和消极后果,发现干预后医护人员对肥胖的歧视有所改善。

  也有人认为体重污名的存在,会强化个体控制自己体重的意愿,从而敦促自己去减肥,努力锻炼减轻重量。在一些实验中,健康专家设计了专业化的减肥项目,在体重减少后,被污名个体会受到更少的歧视、偏见。因此,针对被污名者,降低体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去除污名化的手段。合理通过饮食和健身的方法来减轻体重,是最一劳永逸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干预包括感恩训练、乐观疗法、正念、放松等。可以促进个体产生积极感受、行为及认知的干预措施。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运用在不同群体如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其运用于肥胖群体也具有可行性。以接纳和承诺疗法(ACT)改善肥胖者的生活质量为例,该理论认为减少回避行为(例如被嘲笑时坦然面对,或者合理地反击回去,而不是听之任之,给对方继续嘲笑你的机会)和增加韧性(认识到对方也许只是在开玩笑而不是恶意攻击你这个个体)会减少被污名者的心理不幸感,从而提升他们对负面评价的容忍度和应对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被污名者,不应默不作声;污名者,内省也。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上一篇:心理咨询中关于“自动思维”的探索
下一篇:厌食女孩心中的牵挂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