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原创文章

【原创】从致命农药谈到致病农药“鱼藤酮”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近关于百草枯(图1)的危害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疯狂的传播,其实文章并不是新写的,而且由于百草枯的毒性我们国家早在2016年就禁止百草枯的生产和销售,连百度词条都也用加粗字体强调了百草枯是不能口服的,可以说平时接触不到百草枯的广大网民都知道百草枯是剧毒的,但是在我们朋友圈以外的地方,例如偏远山区,可能他们家里还存有没有使用完的百草枯,或者是被禁止生产后摇身一变的“李鬼”敌草快,亦或者在了解了百草枯这种堪称“化学武器“的农药后,一小部分想要自杀的人群甚至是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这款几克就可以要人命的毒药上,所以这篇文章的爆红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持续关注,当然我们作为热心群众在发现线索后也要及时上报,因为虽然国家监管很严格,但是在全凭商家和农户自觉的市场上是无法完全杜绝这个药效快且价格便宜的产品。

图(1)

  农药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二澳乙烷可使人、畜致畸,肝、肾受损,还可使精子、卵子失常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疾病,汞制剂易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积累,导致汞中毒,还有和网络用语重名杀虫剂“六六六”也是由于过于稳定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而人类作为食物链的最顶层,这些有害物质迟早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所以和检测各种食物中的农药残留相比较,从根源上禁止有毒性的农药使用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一种农药从发现它的毒性到禁止使用需要大量的实验证据证实,而且这个时间窗口可能长达十几年,这期间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由于专业原因,笔者平时会用到高浓度鱼藤酮来做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顺手在使用率最高的搜索网站查了下鱼藤酮,令人惊讶的是它赫然写着对人畜安全(图2)。

 

图(2)

  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最早关于鱼藤酮的神经毒性的研究是在2000年就提出,当笔者以鱼藤酮和神经毒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时,有46篇文章对其有描述(图3)鱼藤酮是一种低毒性的杀虫剂,它在自然环境中易于氧化分解,所以并不会影响农作物的口感和气味,但是它是高度脂溶性的,可以通过皮肤和消化道快速吸收,一般情况下误服鱼藤酮的患者表现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和头晕,及时抢救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是长期接触鱼藤酮的人,很有可能会发生农药穿过血脑屏障抵达脑内使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情况,这和帕金森病人的病理表现是一致的,帕金森病人症状是无法控制自身的颤抖,更有严重的可能导致痴呆,它虽不致命但也无法治愈,病人痛苦的同时家人也跟着难受。

图(3)

  虽然有人说这只是在动物实验上的结果,而且并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鱼藤酮和人类患帕金森病有明显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正确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农药生产厂商要先拿出证据证明鱼藤酮对人类无害才可以投入使用,治病的药物尚且需要进行无毒副作用的实验才能上市,为何可能有毒的农药反而进行人畜无害的宣传?

  在信息流传播如此快速的时代,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能够联合起来,将正确的信息进行发声及传播,尽量去挽救哪怕一位因科普宣传不到位而无法安度晚年的人。

  首都医科大学 汪志鹏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ennite0625]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0502_76001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