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原创文章

【原创】可编辑的未来,是否真的《千钧一发》?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消息甫一经披露,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于当天下午发表声明,称将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南科大也发出声明表示,自2018年2月1日已对贺建奎停薪留职,“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贺建奎用到的基因修改技术,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相对简单的基因编辑方式,也就是2017年3月通过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发表的一项遗传学重要研究成果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可以直接对管理整个机体的DNA链进行操作,添加某个需要的基因,或者让某个问题基因停止运转。但是该方法此前只被用在成年患者身上,尝试治疗一些致命性疾病,而且这些由基因编辑产生的改变只限于接受治疗的患者本身。但是编辑精子、卵子或者胚胎的基因则不一样,它带来的改变是可遗传的。人为地操纵改变基因,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同造人无异,这也是众多科学家对贺建奎的研究提出异议的根本原因。

  在此前的报道中,贺建奎多次提到,这项研究中的志愿者是完全知情并同意的,但是招募志愿者的组织负责人却称,自己始终认为该项目是南方科技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招募开始前,自己对该项试验能否通过伦理审查也存有疑虑,并就此询问贺建奎,“他说这个没有问题,肯定能够通过。”而招募到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后的流程,负责人却完全不知情。因此,对于志愿者是否对研究事项和要求完全知情,也值得商榷。而这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关于“知情”的规定显然相悖。

  据果壳网的翻译,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贺建奎说,一开始有8对夫妇参加实验,后来有一对退出,所以最后是7对夫妇参加。有31个卵子,70%成了胚胎。生出双胞胎的这对父母,刚好是第一对怀孕的。其他人暂时推后。(但是,还有一对可能怀孕了。There is another potiential pregenancy)也就是说,除了已经出生的一对婴儿,还有被编辑过基因的婴儿将要出世。

  对于贺建奎的研究,多数科学家都持反对态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基因编辑专家奇拉·穆苏努鲁(Kiran Musunuru)博士这样说,这“是恣意妄为……在人身上开展实验不论从道德上来说,还是伦理上来说,都说不过去,”“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 in California)的负责人艾瑞克·透坡(Eric Topol)博士则说,“这太操之过急了。我们看到的是对一名人类的操作指南,这事关重大。”

  这不免让人想到1997年的电影《千钧一发》(Gattaca)。这部21年前的电影里的设想,在当时是完完全全的科幻,但是在贺建奎的研究公布后却让人心生畏惧。电影塑造了一个可以筛选“最优秀婴儿”的世界,在这里基因条件决定着人的一切发展。基因选择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能靠试管婴儿选出“最优秀”的胚胎。同样的,基因选择带来了新的阶级制度,优秀的基因决定你能否进入优秀的公司、获得优渥的工作。通过对基因的强化,一切都得到了加强,从而成为“完美”的人——即使这样的“完美”需要付出代价。比如你出了场车祸不能行走,你的身份、血液、尿液、皮屑都会成为资源等等。

  这也是大部分科学家反对基因编辑胚胎的原因,通过CRISPR-cas9剪切基因并不能保证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一旦预设的基因脱靶,就会产生无法预料的突变,没人知道这样的突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仅就艾滋病治疗而言,经过30年的发展和努力,科学家已经将曾经的致命疾病,变成了长期可控的慢性病,甚至于很多的艾滋病人,只要终生服药就可以不被影响。而在这项研究中,只有父亲感染了艾滋病,母亲只要在受孕过程中不被传染,以现有的阻断技术,孩子有99%的概率不被传染。贺建奎用本身风险巨大的基因编辑技术,去尝试改变基因以达到拯救本就没有太大风险被感染的婴儿,并且在婴儿一生的健康中打下了无数的问号,却还要用拯救人类这样的旗帜来标榜自己,这究竟是怎样疯狂而没有道理的事情?

  即使排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这项研究本身对伦理的挑战都是巨大的。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信息来看,正式名称为《基因编辑人类胚胎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此项研究课题的实施地点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网站显示,该研究于2017年3月7日通过了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并公布了由该院多位伦理委员会委员签字同意的《伦理审查申请书》。然而该医院如今却否认与贺建奎合作,并表示对他的研究毫不知情。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也表示,深圳市参照《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根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设立后本应按要求进行备案。但是经查证后,该机构并没有进行备案。不管是为了瞒天过海,还是纯粹失误,这项研究课题的进行违背了规定的程序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贺建奎还面临着违背技术授权的指控。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授权给中国,是用来进行植物或者动物胚胎研究而非人体胚胎研究。以现有的技术,贺建奎的研究并没有什么难点,真要做的话,好多年前就有科学家能做到人体胚胎基因改编。可是不仅美国的法律,就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创始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微生物学家Jennifer Doudna都说绝对不可以将这个技术用在人体胚胎实验上。

(图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始人Jennifer Doudna演讲)

  基因研究科学发展至今,全球所有科学家都默认了鉴于伦理风险,不会去碰触人体胚胎实验这条底线。当初首个发表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组的研究的科学家、来自中山大学的黄军就,使用的是无法发育成婴儿的问题胚胎,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修复,并严格遵照规范在第14天销毁胚胎。即使这样,也因为伦理问题先后被Nature和Science拒稿。而贺建奎却以 瞒着技术提供方、违背技术创始人意愿的方式完成了突破现今伦理底线的“全世界首例”,还丝毫不以为意。

  根据2014年日本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发表的一份审查了全球有关转基因的立法和实践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审查的39个国家中,有29个国家禁止对人类生殖基因进行编辑。而在其中的25个国家里,这项禁令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加拿大,2004年的《人类辅助生殖法》规定违法编辑人类基因组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对基因编辑研究调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在2002通过的《禁止克隆人法案》中规定,改变胚胎细胞的基因组是违法行为,违者有可能面临15年的监禁。美国的法律虽然没有明确对该项活动进行处罚,但也禁止“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审查通过“有意创造或修改人类胚胎以包含可遗传基因修饰的研究”。

  遗憾的是,虽然中国法律禁止克隆人,但没有明确禁止基因编辑。而从现在的司法实践来看,宪法对于人权的保护也只及于出生。也就是出生后才具有人权,对于胚胎、胎儿甚至受精卵,我们的很多规定都是模糊不确定的,这也是贺建奎的研究引起广泛争议却没有得到处理的一部分原因。即便如此,贺建奎的该项研究在程序上依旧违背了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除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介入调查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对此高度重视。11月27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办公室门外介绍内容摘除,并贴上印有“请勿入内,后果自负”及学校盖章的提示条。而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回应,其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回答央视记者提问时候表示: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备案的执业登记机关提交上一年度伦理委员会工作报告。

  伦理委员会备案材料包括:

  (一)人员组成名单和每位委员工作简历;

  (二)伦理委员会章程;

  (三)工作制度或者相关工作程序;

  (四)备案的执业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以上信息发生变化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备案的执业登记机关更新信息。

  作者:朱铝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ennite0625]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204_89808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