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老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中国数字科技馆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胡轶群

胡轶群

开博时间:2016-11-21 20:48:00

《健康》编辑

文章数
分享到:

好老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2013-02-05 11:04:11

好老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撰文:章剑和
  某名牌重点中学的刘老师,教学近二十年,学生过千,很少有学生不喜欢他的。这也难怪,刘老师有水平有能力,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对学生严格不严厉,宽容不纵容,特别有亲和力。很多学生都把他当作最信任的人,跟父母不愿意讲的话都喜欢跟他讲。刘老师是远近闻名的名师,去年刚过40岁,就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
  按说,刘老师应该心满意足才对。可是他一直有块心病,那就是他自己的儿子。那小子逆反心理特别强,处处跟老爸作对,不爱学习不算,还总闯祸,这不,前几天因为敲诈刘老师班上的学生不成,一拳把人家打成了“熊猫眼”。学生家长告到了校长那儿,校长没办法,请刘老师出面处理。
  说实在的,儿子发展到今天这样子,刘老师负有主要责任。他教育学生确实有一套,教育儿子实在不咋的。他总拿儿子跟班上最好的学生比——我能把学生教育成那样,你是我儿子,先天素质好,得比别人都强才对。
  而在旁人看来,他儿子就是个平常的孩子,看不出过人之处,但刘老师坚信他孩子的智商高,用他家乡的俗语,就是黄鼠狼养儿个个喷喷香——家长是教师,家庭环境好,孩子好是理所应当的。儿子达不到要求,完不成任务,刘老师是举手就打,张口就骂,用他老婆的话说:“孩子小时候,看到他就像看到鬼一样。”
  孩子上初一那年,刘老师给儿子出了一道奥数题,儿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没做出来。刘老师怒火中烧,恨铁不成钢,拿起皮带就抽,儿子被他打激了,喊着“大不了死,今天跟你拼了!”抬手就把桌子翻了,还要到厨房拿菜刀。刘老师的老婆连哭带哄,才把儿子劝住。刘老师也挫了锐气,以后刘老师教育儿子就有了顾忌。儿子也把握住他的心理,得寸进尺,刘老师的威信一天天扫地。
  旁人见了,都觉得有些不解:优秀的刘老师为何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心理分析
  刘老师作为专业教育者,专门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说最懂得教书育人,可为什么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现象:老师的孩子、军人的孩子、警察的孩子往往出现问题比较多。因为这三个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同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的反抗性形成了一种冲突。而家长为了维护他们这种权威性,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教育方法。
  刘老师习惯了为人师表的状态,难免把职业角色带回家。这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环境,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促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显然,刘老师虽然在学校里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但在自己的家里,其作为普通人的优点和缺点,在子女面前表露无遗,其作为教师的神秘感和威信也被淡化。因此,对刘老师非常熟悉的儿子,看待刘老师就缺乏对老师的那种敬畏。这样,刘老师在学校的那套教育方法,在子女身上就无法施展。
  而且,实际生活中,教师父母也与普通父母一样,对孩子有着舐犊情深的情感。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能理性、清楚地告诉家长:“不要太宠孩子”可轮到自己,却在不经意间犯糊涂,同样会出现过分宠爱孩子的情况,给子女教育增加了困难。
  还有,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对我国14个地区的168所中小学里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下班后,刘老师需要将不良情绪释放,回家后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教育走向失败。
  另外,“晕轮效应”也不可忽视。刘老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孩子也应该是优秀的,内心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善尽美。尤其刘老师教过的优秀学生较多,容易拿自己的孩子同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对孩子实行严要求、树立高标准。然而,期待越高,失落感就越强。失落导致更多的批评,这不但加重了他自身的心理焦虑,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不仅打击了孩子上进的积极性,而且使其逐渐变得叛逆,越来越难教育。
  心理处方
  教师教育子女,关键要用平常心,要把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分开,要回到生活中去。
  首先,刘老师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子女教育问题,学会在“教师”和“父母”之间进行角色转换。回家后,应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将工作的压力放一边,面对子女时不能用课堂上的口吻,更不能动辄训斥、责骂孩子。要经常以父母而不是老师的角色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在子女进入青春期后,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其次,不要拿自己孩子和班级中最好的学生对比,那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孩子,因材施教。即使孩子成绩下降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过多地指责,而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帮助他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刘老师要学会合理释放工作压力。在工作及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知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当放松。尤其注意不要把工作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上一篇:情绪是我们的好朋友
下一篇:素食者不快乐吗?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