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殖季节,野生鸟类一窝所产蛋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这个数量因鸟类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称为窝卵数。窝卵数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的。产蛋过少会影响个体基因的传递和散播,产蛋过多又会超出亲鸟的抚育能力。因此,在环境、食物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下,每种鸟类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窝卵数。
虽然鸟类的窝卵数相对稳定,但仍分为定数和不定数两类。不定数的鸟类,如雉鸡、天鹅等,它们在孵化时,如果一窝蛋中有一枚破损了或者丢失了,雌鸟往往会再产一枚,使得巢中蛋的数目保持相对恒定。但是由于补卵会消耗掉很多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野生鸟类的补卵行为有一定的限度。
家鸡是在距今几千年前由红原鸡驯化而来,其产卵习惯也是不定数。由于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母鸡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因此,在母鸡产卵后,只要每天取走它产下的蛋,就能诱使母鸡不断地产蛋。这就是母鸡高产的原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十万个为什么》、果壳网